[问]微细物命,其类甚多。假令每见物类,即发救度之心,不识此心仅能毕我志愿乎?抑或仍有益于彼乎?[答]当观发心之诚否,苟能竭我之诚,无不有益于彼。观世尊往劫为忍辱仙人,目连往劫为樵夫事,便知发心之有益。释迦如来,于无量劫前,为忍辱仙人,在山中修道,遇国王出猎,逐一走兽,问道人:‘兽今何往?’此时若实告之,则害兽;不实告,又妄语。沉吟未对,国王怒,斫去一臂。又问之,亦沉吟不对,又斫去一臂,道人乃发愿云:‘我成佛后,当先度此人,勿使世人效彼为恶。’后首度比丘憍陈如,即当时国王也。 佛世有一城人难化。佛言:‘此辈人与目连有缘’。因遣之往,其人果皆向化,问佛因缘。佛言:‘目连往劫,曾为樵夫,惊起无数乱蜂,目连戒之曰:“汝等皆有佛性,他时我若成道,当来度汝。”今此城人,乃当日聚蜂也,因其曾发一念,故与有缘。’观此,不特见一切人类,皆当劝其念佛,发救度之想,即见一切异类,亦当代其念佛,发救度之想矣。
【白话译文】
问:“微细物命,其种类太多。假如每见到物类,即发救度之心,不知此心仅只是我的悲愿而已,还是真能对它们有所帮助呢?”○答:“此当看我们发心是否至诚,若能尽我至诚,决定有益于它们。但观世尊过去劫中为忍辱仙人,目连尊者过去世为打柴人的事,便可知发心之有益了。释迦世尊在无数劫以前,为忍辱仙人,在山中修道。遇国王出来打猎,在追一逃跑的野兽,国王问仙人,看到野兽逃往哪里了。忍辱仙人想,若实话相告,必定伤害野兽。若不实话相告,又犯妄语。所以忍辱仙人就沉默不语。国王见此很生气,砍断了忍辱仙人一条手臂。再问,仙人还是沉默不语。国王又政去仙人另一条手臂。此时仙人发誓愿说:‘我成佛后,当先度此人,不让世人学他造恶。’后来佛最先度化的比丘侨陈如,就是当时之国王。佛在世时,有一城人都不信佛法,难以教化。佛说:‘这城人与目连有缘。’所以就派目连尊者前往。这一城人果然都被目连尊者度化了。大家问佛因缘,佛说:‘目连过去曾经有一世是打柴人,有一次他上山打柴时,惊起了无数蜜蜂乱飞,目连对它们说:“你们都有佛性,以后我修道有成,一定来度化你们。”’今天这一城人,就是当时那一群蜜蜂。因为目连曾发一愿,就和它们结下了法缘。由此可知,不光见到一切人,要劝他们念佛,发救度之心。即使见到一切物类,也应代它们念佛,发救度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