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世纪40 年代以前, 德国启蒙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在古典主义原则下进行戏剧改革, 代表人物是高特舍特 (1700-1766) , 到了启蒙运动高潮的时期, 德国民族文学才走向繁荣时代, 它的奠基人是莱辛。
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 (1729-1781) 著有美学著作《拉奥孔, 论绘画和诗的界限》, 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他以他的美学理论、戏剧理论和戏剧实践, 为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开创了道路.他作为戏剧实践的创作有德国第一部市民悲剧《萨拉·萨姆逊》 (1755) , 还有著名剧作喜剧《明娜·封·巴尔赫姆》 (1767) , 悲剧《爱密丽亚·迦绿蒂》和德国最杰出的市民悲剧《智者纳旦》。
70 年代, 德国发生了狂飙突进运动,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 赫尔德尔 (1744-1803) 是狂飙突进运动的理论家.到80 年代德国文学进入古典时期, 代表作家是席勒和晚年的歌德。
约翰·克·弗·席勒 (1759-1805) 是和歌德齐名的德国启蒙文学家, 他著有充满反封建意识的《强盗》 (1780) 和《阴谋与爱情》, 唯心主义的美学著作《美育能信》 (1795) .后期以30 年代战争为题材的《华伦斯坦》(1799) 、《奥里昂的姑娘》 (1801) 、《威廉·退尔》。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1749-1832) 是18 世纪中叶到19 世纪初期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
歌德的主要作品有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葛兹·冯·伯里欣根》(1773) , 第一部发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 , 取材于古代希腊神话, 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世德》的雏型《原浮世德》。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 是他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欧洲和德国的现实进行探索的思想总结和艺术总结, 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是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
《浮士德》的创作延续了将近60 年之久, 结构庞大而复杂.第一部包括25 场, 前面另有《献诗》 《舞台上的序别》《天上序幕》三个小部分.《天上序幕》是情节的开端, 和收尾一场前后呼应, 集中地表现了诗剧的基本思想.第二部也包括25 场, 分成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故事情节, 而是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 贯穿始终, 可以称为哲理性的诗剧。
诗剧围绕人自身的矛盾, 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安排了浮士德的生活经历, 大体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包括六场戏, 主要描写老学究浮士德的新生;第二阶段, 包括从“街头”到“监狱”共19 场, 描写浮士德的爱情生活, 开始对人生和理想的探求;第三阶段, 包括第二部第一幕, 描写浮士德的政治生活;第四阶段, 包括第二、三幕, 描写浮士德对美的追求;最后阶段, 包括第四、五幕, 描写了浮士德理想的实现。
浮士德思想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浮士德》以18 世纪到19 世纪初期德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为背景, 通过主人公努力追求的一生, 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 极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的全部过程。
在艺术上, 《浮士德》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诗作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是矛盾和对比.它的艺术特点是浓厚的抒情色彩和辛辣的讽刺以及以大自然壮丽的景象作为背景, 来展开人物活动和发展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段。
《浮士德》不仅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个空前伟大的成就, 而且与荷马的史诗, 但丁的《神曲》等齐名被列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史诗之一。
1771-1775 年这一时期, 歌德还创作了不少抒情诗 (《五月歌》《欢迎和别离》等) , 1775 年六七月间歌德到魏玛, 结束了他的青年时代.这一时期他写出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和《袁格蒙特》等作品, 也写了一部分《塔索》和《浮世德》.18 世纪90 年代是德国文学史上“魏玛古典主义”的繁荣时代.1796 年诗人写成了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1797 年完成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 1806 年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一部。
歌德的晚年创作极其丰富, 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诗与真》、《意大利游记》, 长篇小说《亲和力》 (1809) 和《威廉·麦斯特》的第二部《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抒情诗集《西方与东方的合集》 (1819) , 逝世前不久, 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
1832 年3 月22 日, 歌德病逝.他是德国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 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