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学史话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文人的参与
来源:文学百科 专题:中国文学史话

不言而喻, 元杂剧的兴盛, 也是以元朝统治下都市经济的恢复、相对的安定和繁荣为基础的.另外,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 异民族王朝对于音乐的爱好, 也是促使元杂剧的兴隆的一个有利的条件, 这一点是很容易推测到的.但是, 必须加以考虑的是, 得以产生这种受到后代高度评价的戏曲文学的主体因素, 仍然是受到充分教育的文人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积极地参加了元杂剧的创作。

正当文人们对民间歌曲的关心渐渐显得公开化的时候, 由于异民族的入侵, 汉族统治阶层的统治体系崩溃了, 结果, 儒教思想体系的控制一下子松驰起来, 文学方面也从咒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主要以金代的“俗谣俚曲”(刘祁《归潜志》) 为基础所产生的新的口语韵文散曲, 成为元代文人社会公认的文学, 进而许多文人随着下层的人们一起步入了民间伎艺的世界。

记载元杂剧作家的钟嗣成的《录鬼簿》敬重北曲创世人董解元, 特将其名字写在卷首, 说他是“金章宗时人”, 这恐怕是最早让人知道董解元名字的例子.所谓解元, 在这种场合只是一种敬称, 并没有乡试第一名的意思, 而其他的记载也有说董是一个隐居而没有出仕的人.不管怎样, 可以认为董出身于文人阶层.从那部北曲唱本《西厢记诸宫调》开头中自夸的唱词“风流稍似有声价”、“倘倬是生涯” (《醉落魄缠令》) 来看, 可以看出他活着时的面貌: 不是一个循规蹈矩、拘泥于礼教规范的人.正因为这样, 他才能学习平民的伎艺, 创作出文学史上创时代的叙事文学的长篇。

《录鬼簿》中尽管还能看到演员兼作家的名字, 但大多数是文人阶层出身的作家, 其中许多是遭遇不佳的下级官吏.他们中有加入作家行会的书会的, 也有和演员一起粉墨登场的.对于这些人来说, 写杂剧乃是过“日子”的工作, 代表元杂剧的关汉卿, 就是这样的作家典型。

关于关汉卿, 《录鬼簿》只说他是“大都人, 太医院户”.不管他在杂剧史上所占位置具有多么的重要性, 由于缺乏史料, 已不能确定准确的活动年代了.但他“躬践排场, 面傅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 偶倡优而辞”.在杂剧作家中, 创作最为旺盛, 共计有60 多部.而以《窦娥冤》为最高, 还有《救风尘》《望江亭》《拜月记》和《单刀会》等.合作了许多深刻地抓住元代社会现实和平民心理的作品, 被后世仰为杂剧之祖。

下页:杂剧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