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成熟的抒情小赋, 是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 (78—139) 的《归田赋》.成书当在汉顺帝刘保阳嘉二至四年 (133 年—135 年) 之间.它表现了作者在宦官专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的情况下, 不肯与之同流合污而退隐田园的乐趣.作者在短小的篇幅中, 用清新的语言, 描写了春日自然景物的美妙, 抒发了自己归田后不牵于荣辱、置身于世外的恬淡安适心情, 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全篇简短明畅, 摆脱了铺叙排比的繁重陈规, 情景交融, 平实自然, 真挚质朴.这在赋体文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转机, 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自此以后, 东汉抒情小赋不断出现, 对魏晋抒情小赋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晋人陶渊明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最早的抒情小赋
最早的抒情小赋, 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彪 (3—54) 所著《北征赋》.它也是最早的纪行赋.它记述了作者从长安北行到安定的情况, 抒写了作者离乱怀古伤时的感慨, 表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末天下大乱的社会面貌.全篇融写景、怀古、议论、抒情为一体, 情绪激越而深沉.它抛弃了散体大赋长篇铺叙的手法, 突破了为帝王歌功颂德、铺张扬厉的赋颂传统, 使之转向了现实生活, 成为了抒情达意的文学形式, 对后来赋体文学特别是抒情小赋有一定的影响。
现存最早的咏物小赋
现存最早的咏物小赋, 是西汉辞赋家王褒 (? —前61, 字子渊, 今四川资阳县人) 的《洞箫赋》.它也是一篇著名的咏物赋.它以状物抒情的手法, 将细小的洞箫写得有声有色, 悦人耳目, 给人以文学上美的享受.其赋先写制造洞箫的材料, 描绘竹林的优美景物, 后写洞箫的音调.其赋精巧细密, 着力描画, 刻意夸张, 突出洞箫在吹奏中的种种神态.其中, 还保存了古代无封底排箫的音乐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