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传入欧洲的剧作, 是清雍正时 (1723 年—1735 年) 传入欧洲的元初戏曲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它是元杂剧中著名的历史剧, 也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故事内容源于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和刘向的《新序》及《说苑》的有关记载.写春秋晋灵公时, 屠岸贾和赵盾两个家族的矛盾斗争.晋国权奸屠岸贾杀害忠良赵盾及全家, 并诈传灵公之命害死附马赵朔, 囚禁公主.公主在囚禁中生下了赵氏孤儿.其后, 围绕孤儿的命运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屠岸贾严密监守公主府, 决意捕杀孤儿, 并榜示“有盗出孤儿者, 全家处斩, 九族不留”.赵家门客程婴却冒死偷带出了孤儿.公主为解程婴泄密之忧, 自缢而死.出门时, 孤儿被韩厥搜出, 但他不愿献孤领赏, 放走了程婴与孤儿, 并为取信于程婴自刎而死.为灭绝赵氏之后, 屠岸贾下令三日内“把晋国内凡半岁之下一月之上新添小厮”全部杀死.程婴和公孙杵臼, 合谋同救赵氏孤儿, 结果程婴献出了自己年仅半岁的孩子, 公孙杵臼则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终于救出了赵氏孤儿.程婴将其抚养.屠岸贾非知实情, 以为杀死程婴所献小儿就是赵孤, 故视程婴为其心腹, 收程婴之子 (实为赵氏孤儿) 为义子.20 年后, 程婴将赵氏一门被害经过悉告已经成人的赵氏遗孤.最后赵氏孤儿惩处了仇敌, 伸张了正义, 终于报仇雪恨.作品揭露了屠岸贾的奸诈与残暴, 歌颂了程婴等人坚持正义, 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 是一部表现忠臣义士和权奸斗争的壮烈悲剧.其戏剧性强, 基调高昂, 文词豪放, 显示了悲剧的壮美.其作影响深广.明人曾将其改编为传奇戏《八义记》, 在清雍正时的 1734 年传入了西欧, 不但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而且引起了批评家和剧作家的极大兴趣, 连德国伟大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和法国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伏尔泰看后也感动不已.从18 世纪40 年代到80 年代, 欧洲竟有五种改编本, 其中最著名的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1755年还在巴黎正式演出.1759 年, 英国著名演员谋尔飞又在伏尔泰的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整理, 并在伦敦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赵氏孤儿》及其以后传入欧洲的其它剧作, 对启蒙时期的欧洲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