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最优秀的诗人和革命家, 是19 世纪波兰作家密茨凯维奇 (1798—1855)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从小就了解祖国的悲惨命运, 十分热爱民歌和民间传说.在大学时, 他就决心“为了祖国、学问和正义”而奋斗.他反对俄、奥、普三国瓜分波兰, 积极从事复国运动.1823 年被沙皇政俯逮捕.次年被放逐俄国并于同年底永远离开了祖国, 开始了长达31 年的流浪生活和为祖国自由解放而战斗的革命活动.1855 年病逝于法国.1890年遗体运回祖国.诗人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诗歌创作, 1820 年写成了他最早的一部浪漫主义抒情诗《青春颂》, 号召青年们起来推勫旧世界, 建立新生活.它不仅在波兰青年中广为流传, 而且在1830 年华沙起义时成了众口传唱的战歌.1822 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反对当时统治文坛的伪古典主义文学传统, 是波兰浪漫主义诗歌的第一次集中表现.1832 年, 创作了他重要的作品、诗剧《先人祭》第三部.他“打算写出我们祖国遭受迫害和磨难的全部历史”, 并“把这部小作品当做是战争的继续”.他说: “既然刀箭已经放下, 我就该用笔把这场战争继续下去.”诗剧被称为“一幅波兰爱国主义的画”, 是振奋民族气节、激发爱国热情的巨大精神力量.1834 年, 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也是他一生最后的一部杰作、长篇叙事史诗《塔杜施先生》, 又名《在立陶宛的最后一次袭击》.它是波兰19 世纪文学中唯一成功的史诗, 也是作者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一座里程碑.长诗以1811 年至1812 年的历史事件为背景, 描写了18 世纪末、19 世纪初波兰贵族的生活和经历.它通过立陶宛两个有世仇的大家族, 为了赶走俄国占领者、光复祖国而消释前嫌、共同对敌的故事, 表现波兰人民为了反抗异族侵略、要求民族独立而消除世族的仇恨与纷争、团结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也反映了波兰小贵族阶级的没落和旧的历史时代的终结, 预言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即将诞生.密茨凯维奇的生活和创作, 始终贯穿着争取祖国解放的理想.他有“复仇诗人”之称, 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反抗精神.他把波兰民族诗歌的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第一个给伪古典主义以有力的打击, 不仅为波兰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而且为波兰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对波兰革命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鲁迅赞誉他“是波兰在异族压迫下的时代的诗人”, 其“诗中之声, 清澈弘厉, 万感悉至, 直至波兰一角之天悉满歌声, 虽至今日, 而影响于波兰人之心者, 力犹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