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乃至世界上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 是20 世纪法国巴那派诗人法兰西学院院士苏里·普吕多姆 (1839—1907) .他创作上单纯追求诗歌形式的完美, 偏重自我分析, 间或带有教诲色彩.主要作品有《长短诗集》、《寂寞集》、《徒然的爱》和哲理长诗《正义》与《幸福》等.1901 年, 瑞典皇家科学院因为他的诗作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结晶之实证”, 而将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了他。
最早最大的诗歌流派
法国乃至欧美最早最大的诗歌流派, 是19 世纪70 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流派.它的名称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于1886 年9 月15 日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中提出的.它的先驱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 (1821—1867) , 他在1857 年发表的诗集《恶之花》, 是最早的一部象征主义作品.它歌咏死亡, 描写病态心理, 充满悲观厌世情绪,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它的代表诗人是马拉美 (1842—1898) 和魏尔伦 (1844—1896) .在20 世纪20 年代, 其影响遍及欧洲各国, 波及各个艺术领域.象征主义者认为, 现实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 人们内心的“另一世界”才是真的、美的.它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 通过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表现出作者所要创造的意境.诗的目的在于暗示这种虚无缥缈的“另一世界”, 要求用晦涩难解的语言刺激感官, 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 形成某种“意象”, 即所谓“象征”, 诗的象征便是沟通两个世界的媒介.其诗作充满了颓废悲观的情调, 宣扬个人主义和神秘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