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高柴、折像,未知内教,皆能不杀,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含生之徒,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行之。好杀之人,临死报验,子孙殃祸,其数甚多,不能悉录耳,且示数条于末。梁世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每沐辄二三十枚。临死,发中但闻啾啾数千鸡雏声。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儿头是鳝,自颈以下,方为人耳。王克为永嘉郡守,有人饷羊,集宾欲讌。而羊绳解,来投一客,先跪两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言之,固无救请。须臾,宰羊为羹,先行至客。一脔入口,便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号叫;方复说之。遂作羊鸣而死。梁孝元在江州时,有人为望蔡县令,经刘敬躬乱,县廨被焚,寄寺而住。民将牛酒作礼,县令以牛系刹柱,屏除形象,铺设床坐,于堂上接宾。未杀之顷,牛解,径来至阶而拜,县令大笑,命左右宰之。饮噉醉饱,便卧檐下。稍醒而觉体痒,爬搔隐疹,因而成癞,十许年死。杨思达为西阳郡守,值侯景乱,时复旱俭,饥民盗田中麦。思达遣一部曲守视,所得盗者,辄截手腕,凡戮十馀人。部曲后生一男,自然无手。齐有一奉朝请,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噉之不美。年三十许,病笃,大见牛来,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江陵高伟,随吾入齐,凡数年,向幽州淀中捕鱼。后病,每见群鱼啮之而死。
【译文】
儒家的君子,都远离厨房,因为他们若是看见那些禽兽活着时的样子,就不忍心杀掉它们,他们若是听见禽兽的惨叫声,就吃不下它们的肉。像高柴、折像这两个人,他们并不了解沸教的教义,却都不愿杀生,这就是仁慈的人天生的善心。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爱惜它的生命的,不杀生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好杀生的人,临死会受到报应,子孙也跟着遭殃,这类事很多,我不能全部记录下来,姑且抄示几条于本章之末。梁朝有一个人,常常拿鸡蛋清和在水里洗头发。说这样可使头发光亮,每洗一次就要用去二三十枚蛋。他临死时,只听见头发中传出几千只雏鸡的啾啾叫声。江陵的刘氏,以卖鳝鱼羹为生。后来生了一小孩,长了一个鳝鱼头,从颈部以下,才是人形。王克任永嘉太守的时候,有人送他一只羊,他就邀集宾客来打算举办一个宴会。那羊突然挣脱绳子,奔到一位客人面前,先跪下拜了两拜,便钻到客人衣服里去。这位客人竟然一言不发,坚持不为这只羊求情。一会儿,那只羊就被拉去宰杀后做成肉羹,先送到这位客人面前。他挟起一块羊肉才送入口中,像是有种毒素便进了皮内,在全身运行,这位客人痛苦号叫,方才开口说此情况。却是发出羊叫声死去了。梁孝元帝在江州的时候,有个人在望蔡县当县令,当时刚经过刘敬躬的判乱,县署被烧毁,就到一所寺庙去寄住。百姓送他一头牛、几缸酒作礼物。县令叫人把牛拴在刹柱上,拆掉佛像,准备坐席,在佛堂上接待宾客。还没开始杀牛的时候,那牛就挣脱绳子,径直跑到台阶前向县令跪拜求情,县令大笑,命左右把牛拉下去宰了。那县令饱餐了一顿牛肉美酒后,就在屋檐下睡觉,一会儿睡醒后觉得身上发痒,就到处抓痒,后来这皮肤病发展成恶疮,十来年后便死了。杨思达任西阳郡太守的时候,正碰上侯景之乱,又逢旱灾,饥民们便到田里来偷麦子。杨思达就派了一位部属去看守,凡抓到偷麦子的,就砍掉手腕,共砍了十几个人。后来那部属的生了一个男孩,天生就没有手腕。齐朝有一位奉朝请,家中非常豪华奢侈。他不是亲手宰杀的牛,吃起来就觉得味道不美。这位奉朝请到三十几岁时,病势沉重,看见许多牛朝他奔来,周身就像刀割般疼痛,最后叫呼着死去。江陵的高伟,随我一同到齐国,有几年的时间,他都到幽州的湖泊中捕鱼。后来生了病,常常看见成群结队的鱼来咬他,最后也死去了。
【评语】
杀生必报之说,自然有失夸张,但我们是否可以适度引伸:多行不义必自毙。纵然作恶多端,依旧寿如彭祖,但为恶过多,必然造成心病,死期将至之时,依然会受到良心的遣责。俗语说得好: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