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六、实践的过程
类别:怎样实践佛法 作者:徐恒志居士 ( 字号:   )

甲、除习气的过程

实践佛法的过程, 也就是降伏、断除烦惑习气的过程, 习气除到怎样的程度, 就是开发佛知佛见到了怎样程度。所谓习气, 原是自心的虚妄作用, 有善、恶、无记的三性, 是由六尘缘影的妄心, 数数熏习造作而成。我们现在既要断除烦恼习气, 还得从烦恼习气上下手, 躲避压制是绝对无用的;而且习气是往往随人事而发露, 因此借一切顺逆人事来磨练, 把病苦作良药, 把患难作解脱, 甚至“受恶骂如饮甘露, 遇横逆如获至宝”, 历境验心, 刻苦忍受, 实是除习气的重要关键。二祖开悟以后, 韬光混迹, 或入酒肆, 或习街谈, 正是做这个除习气功夫。我们平时的习性, 不论好坏善恶, 凡是执著不舍, 不易化除的, 就是苦恼生死的根本, 便应用大精进力、大忍耐力, 常常与自己习气战斗, 练个无住无着的功夫, 由小战而大战, 由小胜而大胜, 学习再学习, 深入又深入, 才是成佛作祖的样子。《华严经》说:“善观诸法, 慧根增长, 勇猛精进, 摧伏众魔, 无量智慧, 威光炽盛。”“理可顿悟, 事须渐修”, 除习气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且在实践过程中, 功力愈深, 习气翻腾出来也愈多, 它常会忽然而来, 突然兴起, 如果不经过长久的努力磨练, 督饬照顾, 决不能一觉便直下顿消, 必得用种种善巧方便, 使它销落, 这正是力量和功夫的问题。概括说来, 除习气有下列的过程:一般人们终日烦恼妄想, 认妄作真, 总是坠入于主观的迷阵而不自知。一旦因痛苦而感觉, 知妄想习气为害不浅, 方肯修习佛法, 来作对治。但在初修时, 其意境必定是半信半疑, 忽明忽昧, 只有理解, 没有事证, 说戒则偏于事相, 说定则执于死定, 说慧则用禅门的口习, 习气来时, 仍无力和它相抗, 正是“说时则有, 用时则无”。经过专精地修习佛法, 千百次的磨练、抵抗之后, 意境逐步开朗, 力量逐步充足, 便能悟见自己本来的体性。这时便知一切是非、顺逆、美丑、憎爱等等, 无非都是自心的虚妄分别作用, 而能不随其流转, 并逐步灭除自己的习气:由粗重转轻微;由长时转短时;由浓厚转平淡;由大事转小事;由勉强转自然;由无力转有力;由着意转不觉。总之, 习气之根, 已经拔松, 不象过去的坚固执著。这样, 再继续不断以般若扫除习气, 定慧力便日益强盛, 有沛然莫之能御的情况, 对自己习气, 能处处圆照, 时时成觉, 自性渐渐成为一浑然圆明的整体, 寂寂然了无一念, 却又活泼泼地不可思议, 不必去着意收摄, 自然能心不散乱, 习气来时, 一转就了不可得, 无可捉模, 迷固捉不着, 觉也摸不到, 无动无静, 非凡非圣, 超然于思议之外, 这正是所谓“圆觉”。

修一切法门, 离不开觉照, 因心和境相接时, 不照就不转, 不转就不空, 不空就不定, 不定就不慧。在扫除习气过程中, 觉照力量的进步, 可分为下列几个层次:一、心起在前, 觉照在后, 且必须竭力提起;二、虽觉照在起心之后, 但提起可不甚费力;三、起心时就能觉照, 但还是略有先后;四、起心时, 觉照也同时而起;五、觉照在前, 心念在后, 但也有时忘照;六、觉照能时时在前, 但还是顾及觉照(以上在用功地);七、不知有照, 却未离照, 明知有境, 本来无碍;八、入于常寂常照的地步。我们可以考问自己, 究竟到了那一种境界。

下页:乙、阶段和位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