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除习气的过程
实践佛法的过程, 也就是降伏、断除烦惑习气的过程, 习气除到怎样的程度, 就是开发佛知佛见到了怎样程度。所谓习气, 原是自心的虚妄作用, 有善、恶、无记的三性, 是由六尘缘影的妄心, 数数熏习造作而成。我们现在既要断除烦恼习气, 还得从烦恼习气上下手, 躲避压制是绝对无用的;而且习气是往往随人事而发露, 因此借一切顺逆人事来磨练, 把病苦作良药, 把患难作解脱, 甚至“受恶骂如饮甘露, 遇横逆如获至宝”, 历境验心, 刻苦忍受, 实是除习气的重要关键。二祖开悟以后, 韬光混迹, 或入酒肆, 或习街谈, 正是做这个除习气功夫。我们平时的习性, 不论好坏善恶, 凡是执著不舍, 不易化除的, 就是苦恼生死的根本, 便应用大精进力、大忍耐力, 常常与自己习气战斗, 练个无住无着的功夫, 由小战而大战, 由小胜而大胜, 学习再学习, 深入又深入, 才是成佛作祖的样子。《华严经》说:“善观诸法, 慧根增长, 勇猛精进, 摧伏众魔, 无量智慧, 威光炽盛。”“理可顿悟, 事须渐修”, 除习气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且在实践过程中, 功力愈深, 习气翻腾出来也愈多, 它常会忽然而来, 突然兴起, 如果不经过长久的努力磨练, 督饬照顾, 决不能一觉便直下顿消, 必得用种种善巧方便, 使它销落, 这正是力量和功夫的问题。概括说来, 除习气有下列的过程:一般人们终日烦恼妄想, 认妄作真, 总是坠入于主观的迷阵而不自知。一旦因痛苦而感觉, 知妄想习气为害不浅, 方肯修习佛法, 来作对治。但在初修时, 其意境必定是半信半疑, 忽明忽昧, 只有理解, 没有事证, 说戒则偏于事相, 说定则执于死定, 说慧则用禅门的口习, 习气来时, 仍无力和它相抗, 正是“说时则有, 用时则无”。经过专精地修习佛法, 千百次的磨练、抵抗之后, 意境逐步开朗, 力量逐步充足, 便能悟见自己本来的体性。这时便知一切是非、顺逆、美丑、憎爱等等, 无非都是自心的虚妄分别作用, 而能不随其流转, 并逐步灭除自己的习气:由粗重转轻微;由长时转短时;由浓厚转平淡;由大事转小事;由勉强转自然;由无力转有力;由着意转不觉。总之, 习气之根, 已经拔松, 不象过去的坚固执著。这样, 再继续不断以般若扫除习气, 定慧力便日益强盛, 有沛然莫之能御的情况, 对自己习气, 能处处圆照, 时时成觉, 自性渐渐成为一浑然圆明的整体, 寂寂然了无一念, 却又活泼泼地不可思议, 不必去着意收摄, 自然能心不散乱, 习气来时, 一转就了不可得, 无可捉模, 迷固捉不着, 觉也摸不到, 无动无静, 非凡非圣, 超然于思议之外, 这正是所谓“圆觉”。
修一切法门, 离不开觉照, 因心和境相接时, 不照就不转, 不转就不空, 不空就不定, 不定就不慧。在扫除习气过程中, 觉照力量的进步, 可分为下列几个层次:一、心起在前, 觉照在后, 且必须竭力提起;二、虽觉照在起心之后, 但提起可不甚费力;三、起心时就能觉照, 但还是略有先后;四、起心时, 觉照也同时而起;五、觉照在前, 心念在后, 但也有时忘照;六、觉照能时时在前, 但还是顾及觉照(以上在用功地);七、不知有照, 却未离照, 明知有境, 本来无碍;八、入于常寂常照的地步。我们可以考问自己, 究竟到了那一种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