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四、实践的意义
类别:怎样实践佛法 作者:徐恒志居士 ( 瀛楀彿: 鍗�銆€鍗� )

就理上来讲, 我们的自性, 本来光明觉照, 体用如如, 无所谓修证, 也无所谓佛法, 所以《金刚经》说:“若人言, 如来有所说法, 即为谤佛”;但就事上来讲, 由于我们真如自性, 迷而不觉, 成为真妄和合的第八识。这第八识, 无始以来, 受前面七识现行活动的熏习, 含藏着无量习气种子, 形成一种潜势力, 一旦遇到机缘, 便能发现流行, 又引起精神和肉体方面的颠倒活动。这样由现行熏成种子, 再由种子生起现行, 互为因果, 以致自性日夜波动狂乱, 无法安定, 因此, 又不能不用佛法来对治修证, 转识成智, 恢复我们本来圆成的实性。所以谁不肯实践佛法, 谁就是讳疾忌医, 无视于自己主观偏执、贪嗔烦恼的事实, 正是违反客观实际, 甘被调弄的大迷信者!

佛法的实践, 一般叫做修行。修是修理, 这说明自性本来清净自在, 因受尘垢妄执的蒙蔽, 所以要加以修理, 以恢复本来的样子, 否则就应该叫做建造;行是行行不息的活动, 这说明修习佛法, 要在一切时、一切处自强不息, 行行重行行, 深入又深入, 不能时续时断, 不能一曝十寒。

人们的一切活动, 不外身、口、意三方面, 而这三方面的活动, 又以意识为主, 由意识的活动而表现于身口, 所以实际上三者是分不开的。不但如此, 意识又是真如自性所发露, 从真起妄, 那末妄不离真, 譬如从水起波, 波还是水。因此一切活动, 包括修习佛法在内, 实际上, 全是真如自性的表现, 这叫做全性起修, 既然是全性起修, 那末也可以说全修在性了。所以能依法实践一分, 就能显一分本性, 得一分受用。修行又可分为二方面来说, 身口方面的礼拜诵念, 有事相可见的, 叫做事修, 内心方面的参究观照, 隐微难知的, 叫做理观, 身心既然是互为表里, 无法分开, 那末理观之中, 就有事修, 事修之中也就有理观。因此, 理上越明白的, 事上一定越谨严;事上越谨严的, 理上定越清净。由此可知, 修习佛法, 既不能执事而废理, 也不能执理而废事。学佛的人, 若能理事圆融, 因果不昧, 必有大明心性的一日。

自性清净无染, 就是戒;自性寂然不动, 就是定;自性观照无碍, 就是慧。可见戒、定、慧原是自性具足的功能, 是自性一物的三面。实践佛法的本意, 仍是从这三方面去回复本性。所以一切修持离不开戒、定、慧, 一切佛法也无不同时具足戒、定、慧。因此, 戒、定、慧成为修学佛法的基本法则。根据这一法则, 可由染污转为清净, 由动乱转为安定由糊涂转为明白;直至无染无净, 无动也无静, 无智也无得, 方真是自性本来的面目。

下页:五、实践的方法


| 鐗堟潈澹版槑 | 鍙嬫儏閾炬帴 | 璁句负棣栭〉 | 鍔犲叆鏀惰棌 | 鐣欒█寤鸿 | 鍏充簬鏈珯 |
鑸嫢浜虹敓缃懧疯埇鑻ュ鑸� 鐗堟潈鎵€鏈�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杈絀CP澶�05000881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