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四时是春夏秋冬,人也有四时是生旺衰亡。古时以秋气肃杀白帝行权,树木花草到了秋天,被寒霜所践,枝叶凋落花萼枯萎。这比之于人一如中年已过。渐渐迈入衰老。
俗语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无后成。”人世的荣华富贵只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光阴,等到死后盖棺,则一切子女钱财都于我无用。所以有人主张:“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与儿孙作马牛。”这是看破了世事的说法。人能够常作存此想,就可以减少贪欲的私情,也不致起争名夺利的念头了。
【后集○七八】
树木至归根,而后知华萼枝业之徒荣;人事至盖棺,而后知子女玉帛之无益。
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佛教说真空而妙有。《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天地万物各种形相的历然显现,实在是因为诸种因缘而显现的色相,原来本无实体。比方说,一间房屋是用土木竹石等物质构合而成。本来没有所谓这“家”的实体,既无实体就不能不说是“空”了。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人类的肉体本由地水火风和合而成了五尺之躯。地水火风一经分散,就立刻会灭亡。这岂不是空的迹象吗?所以说:“色即是空。”然而另一方面,虽然说是空,但明明白白的眼前显现了自身,怎能说那是空而无有呢?所以又说:“空即是色。”如此万有莫不是空,空也即是万有。明白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就不可不把这空有圆融无碍的应用起来。
“空”、“有”很容易偏于一端。所谓“真空”并非离开有的“空”,是色即是空的“空”,而不是像偏空是什么也没有的虚无。执著于万物的形相,而认为有其实体的当然与真理不相契合;如果破形相而堕入虚无的偏空,也是违背了真理。要是偏于空与有任何一方面,都是违反真理的邪见。世尊怎样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在世而超世”,这就是佛教最上乘的教义。
其次,放纵人欲是一件大苦恼,但完全绝弃人欲也末尝不是苦恼。比方说触著火焰会被烧死,但背弃了火也会冻死。因此,最好是不触不背而善为运用。同样的道理,纵人欲陷入于著相,绝弃人欲堕入到破相。都不免于苦恼,最好不执著也不破坏,善自修持,由微入渐而倍得其中妙处。
【后集○七九】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