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庸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儒家和谐思想及其应用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其中,儒家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精神,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我们今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思想源泉。

儒家传统历来注重“和谐”思想。“和”,指协和、调和、和谐、和悦等意义。“谐”,从言,皆声。“谐,和也。”“和谐”一词在中国古代本用于音乐,在礼乐教化中讲究韵律和谐,配合得当,协调。古代历史上儒家“和谐”思想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首先,古代先贤将“和谐”思想内化为人心,应用于社会和政治,以求社会“和谐”的境界及功用。比如,“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东汉郑玄注: “调犹和合也。”“难,相与为仇雠;谐犹调也。”在这里,调人是一官职,通过调解民众之间的大小纠纷,以化解矛盾,达到社会和谐。《周礼》中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这里说的是周代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中的第三典“礼典”的内容,目的佐王治邦国,以达社会和谐。《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如下记载: 晋悼公在位期间(前573-前558年),派大将魏绛与西方少数民族修好。成功之后,把郑国送的乐人、乐器的一半赏给魏绛,并对魏绛说: “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之乐之。”这里说的是在民族关系中实施和谐政策,使得民族关系融洽,国家、社会“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其次,将“和谐”思想应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力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创始人孔子曾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即,礼制最为可贵的作用是营造和谐有序的秩序。他还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这里,“同”并非“和”的先决条件,能在“不同”中求“和”才是高境界。孟子也曾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想做成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谐是互动的艺术,是彼此之间的适应与合作。

另外,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将“和谐”泛化为家庭中的人伦关系,亦会使家庭和睦,幸福安康。比如,喻夫妻和悦为“琴瑟和谐”。历史上,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的《琴歌》里也曾唱出“交情通体心和谐”的词句。又比如,古代治家格言中所说“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还比如,《尚书·尧典》载,尧在位七十年,询问众臣,该把帝位让给谁。大臣岳推荐了舜,他介绍舜的人品时说: “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又,不格奸。”意思是说,舜是盲人的儿子,父亲糊涂,母亲愚顽,弟弟象傲慢无理,而舜能够和谐相处,完美尽孝,修身自治,遏止顽佞。“克谐以孝”就是至孝和谐,完美尽孝。这是舜和谐处理家庭关系的例子。

第三,将“和谐”思想应用于处理人与自然之间,指“配合得适当而匀称”的关系。《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平衡、稳定、和谐的状态。“中”、“和”是关于“致大、广大、宏大、博大”的学问,是关于宇宙观的学问,是关于对“天”、“自然”、“宇宙”等整个世界的认识的学问。“中”、“和”是认识论,既是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论,又是对宏观世界的认识论。《易经》系辞(上)记载: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说,宇宙万物遵循其大规则而成为宇宙,宇宙的所有事物和现象都有诸如黑白、阴阳、上下之对立统一、和谐相处,对立统一、和谐相处的现实生出一个一个的独立体,由此万物形成,这就是“道法自然”的宇宙真理。“道,指法则、规律,与具体事物的“器”相对,又与事物特殊规律的“德”相对。道,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

可见,在中国古代,“和谐”无论是指音乐中韵律和谐,还是指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以不同的多元要素的存在为基本前提的,是不同要素“发而皆中节”所构成的协调状态,表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状态。

下页: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