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析疑辨正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墨家兼爱和孔子的仁有何区别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

墨家的爱用现代的话来说可以说它是一个平面性质的东西,它的“兼爱”就是爱所有的人,和后来西方传来那个“博爱”意思基本相近。但是儒家这个“爱”,这个“仁”它是“爱有差等”,有差等,有不同的等级,这一点就和“礼”,就和儒家的“礼”就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儒家的礼仪,亲疏关系不同的情况下,差别很大,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古代时候“丧礼”,这个就是说一直到现在特别是到农村里也可以看到,丧服,服孝,等级一层层差别很明显。最亲的亲人又是什么父母子女,特别长子为父母来行孝的话,父母死的时候又是穿那种好像“披麻戴孝”,穿的衣服做的就是撕开的就是不用葺边的那种孝服,如果说是差别一点比如说侄子对叔叔伯伯那这个就有点差别,再远一层更有差别。连服孝的丧期都有(差别),通常最亲的丧期,古代叫三年,三年的丧,远层的有的一年“变服”,穿白鞋,过去都兴家里有老人死了以后鞋要糊成白的,多长时间可以变,可以换下来,这个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这事实上就是以宗亲为核心的礼,所形成的一套制度。

当然孔子这个人他的本质就是,你的行为一切要合于礼。所谓合于礼,也有一段比较著名的问答,当时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完全符合礼仪,这就叫“仁”。所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就是一旦你能够克己复礼,消除自己的一些私欲,能够完全符合礼仪的要求,天下都可以归仁,都归到仁的状态之下。当时颜渊可能还有进一步问,那就说怎么样才能算是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呢,孔子当时又给他回答了一句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就是说完全要以礼的“视听言动”,都完全要以礼的要求来做。他最后讲到“天下归仁”的状态,这也是孔子的一种政治理想的状态。所以孔子这个仁呢又应当说是他的社会与政治理想。所以这几层意思都包含在礼和仁当中。(申华)

下页:历代学者争论不休的公案,儒的本义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