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修身齐家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类别:儒学中修 作者: ( 字号:   )

【译文】孔子说: “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解语】从佛教的角度看,孔夫子所说的“巧言”,应该就是释迦文佛所讲的绮语、两舌之类的口业。至于“令色”,当属于意业的范畴,因为那是某人出于某种邪恶的动机,让心王去指挥五官摆出骗人的伪善面孔。像这种口业不清净,意业也不清净的人,越是能说得天花乱坠,越是能讲得辩才无碍,越是能装得悲天悯人,越是能扮成慈眉善目,就越缺乏悲心和菩提心,距离魔道越近,距离佛道越远。对于此等佛门败类,我佛如来早有狮子身上虫之喻,龙钦巴尊者、宗喀巴大师等藏地大德祖师,亦有慎重择师之教,吾等佛子,须谨记之。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 “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解语】从佛教角度看,孔老夫子这里说的“学”,就是信解行证四阶段中的信与解,而“时习之”就是行与证。不过,这个学习过程并非直线,而是不断上升的螺旋线。以声闻乘的行持为例,初果阶段有初果的信解行证,二果阶段又有二果的信解行证,一直到四果阿罗汉,才算学习完毕。而行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到新的法类,又能通过实修去实际体会其不可言说的妙味,是很有乐趣的,这就是法喜,就是禅悦。然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修行有所得却无人可对话,那种独孤求败的感觉,是很难受的。于是乎,同行善友就很重要了。古德中的寒山拾得就是很好的例子。可是,像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真正的知音,百世难逢,不然伯牙也不会因为子期故去而摔琴了。更多的情况是,虽然师出同门,但是见解不一。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呢?为了对一个法义的不同见解,而争吵得面红耳赤吗?那就是陷入法我执的陷阱而不自知。我佛如来早就有见于此,否则又何来瞎子摸象之譬喻呢?又何必为摩诃僧团制定六和敬的守则呢?要当一个合格的佛弟子,先从“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做起吧。

下页:儒学的核心精神 修身为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