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修身齐家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在止于至善--善德的极处
类别:儒学中修 作者:

在止于至善--初修大道到明明德,都是个人自立自修的学问,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用)”的学说,是“内明”之学。由明明德到亲民,做到真正修、齐、治、平的功德,是自立而立人,自利而利他的“外王(用)”阶段。无论是自立的“内明”,还是利人的“外用”,都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才算是人伦之道的完成。

“明明德”是自觉,“亲民”是觉他,“止于至善”便是修学道德,觉行圆满而得道成圣的目之二?。“止”,是立根基、达到之义,大学之道的基础和根基,就是修养至善。至善,即大公无私、仁爱众生,唯德是行的十种品行就是至善。至善,也就是老子《德道经》所阐释的上善。道德之学非同于一般知识之学,而是全在心意上下功夫,使心身经过德性实践的不断积累与升华,进而达到清阴增阳,立正去邪,止于至善的五德圆满状态,从而使生命的质量升华,成为一个公而忘私、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人。“止”是达到圆满善德后不迁动的意思,也就是如如不动的“金刚心”,是道德深厚之时的至诚至坚。

“善”字的含义,《说文解字》曰: “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义。”故善从美、从羊、从祥,引申而言,“善”含有善良、亲善、仁善、本善等义。“人之初,性本善”。善与人生俱来,是天赋人的德性,人人皆有,内含于心。只可惜人心的本善被私欲我心和后天主观妄识心所污染、所遮障,所以本善缺失,恶心张扬,才使人生命运曲折坎坷,疾病丛生。本心觉醒之人,逐渐明白人生,看淡世俗,诚修道德,以复天良本性之善,持修不辍,积善蓄德,以止于至善。

“至善”就是善德的极处,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欲念与邪思妄识,心灵达到纯净的上善之境。善有十种,要求修者一心一意去实践并且做到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这十善心都是上善的基本元素,是礼德的基本成分,其内部所蕴含的,就是以礼德为中心的五德能量和品格。既能明德亲民,便不可苟且便了,务要造到天理当然之极,使心德无一毫之不明,对民一律亲善而无一人之不亲,如此才是大成之学,是大学要达到的“止于至善”。大学之道既是此三者,故必尽于此道,然后才可以称之为大学;必有此学,然后才可以成为安身立命的大人。这是学道者的分内之事。达到明德,完成了人道善德的修证指标,才能迈入“人法天、人法道、道法自然”的高级层次,继续完成道德的后续境界。

下页:修而静之,勉而安之,践其形,尽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