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礼记白话文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王制白话文
类别:儒家经典 作者: ( 字号:   )

天子为臣下制定傣禄和爵位。以爵位来说,有公、侯、伯、男,士、共五等。诸侯为其臣下制定的爵位,有上大夫卿、下大夫、中士、下士,也是总共五等。天子的禄田是一千里见方,侯的禄田是百里见方;伯则七十里见方,子、男是五十里见方田不足五十里见方的小诸侯,不朝会于天子,而隶属于较大的诸侯,叫做附庸。天子三公的禄田数量比照公侯,天子的卯的禄田比照伯,夫子的大夫的禄田比照子男,天子的上士的禄田比照附庸。

分配棒禄的规定,每个农户受田一百亩。百亩之田按其土质肥痔分为五等,第一等的百亩之田一个农夫可以养活九口之家,第二等的可以养活八口之家,第三等的可以养活七口之家,第四等的可以养活六口之家,最末等的可以养活五口之家。平民在官府当差的,他们的傣禄也参照这个等差受田。诸侯的下士的傣禄比照受第一等田的农夫,使他们的傣禄足以能养活九口之家。诸侯中士的傣禄是下士的两倍,上士是中士的两倍,下大夫是上士的两倍。大国诸侯的卿的傣禄是大夫的四倍,国君的傣禄是卿的十倍。中等诸侯国的上卿的傣禄是大夫的三倍,国君的傣禄是卿的十倍。小国诸侯的卿的棒禄是大夫的两倍,国君的律禄是卿的十倍。中等诸侯国的上卿,其爵位相当于大国的中卿,其中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卿,其下卿相当于大国的上大夫。小国的上卿,其爵位相当于大国的下卿,中卿相当于大国的上大失,下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大夫。

四海之内共有九个州。每个州的面积都是千里见方。每州之内分封百里见方的大诸侯国三十个,七十里见方的中等诸侯国六十个,五十里见方的小国一百二十个,总共二百一十个诸侯国。每州内的名山大泽不用来分封。分封剩余的土地或作为附庸,或留待赏赐之用。这是瓷外的八州,每州有二百一十个诸侯国。还有一州,那就是天子直辖的王瓷,其中分配给公卿大夫的国土,方百里者九国,方七十里者二十一国,方五十里者六十三国,总共九十三国。在这九十三国之内,如有名山大川,也不用来分配。分配剩余的土地,或用作士人的禄田,或留待赏赐之用。总计,九个州共有一千七百七十三个国家,而天子的元士、诸侯的附庸尚未计算在内。

天子的官属,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上士。大诸侯国的官属,有三卿,都由天子直接任命,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中等诸侯国的官属,有三卿,其中两个是由天子直接任命的,一个是国君任命的,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诸侯国的官属也有三卿,其中一个是由天子直接任命的,两个是国君任命的,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至于天子、诸侯的中士和下士,其数额均为上士的三倍。

天子任命他的大夫当三监,代表天子去监察每州的方伯,每一州派三个大夫去。王瓷内分配给公卿的土地,那是一种禄田,活着享用,死去归还。王瓷外分封给诸侯的土地,那是可以世袭的。命服的规定:天子的三公本已八命,再加一命成九命,就可以穿衰衣了。如果再有增加,只能叫做赐,因为人臣不可能超过九命。中等诸侯国的国君至多七命,其礼服七章(华虫以下);小国之君最多五命,其礼服五章(宗彝以下);大国之卿最多三命,其礼服三章(粉米以下);下卿再命,其礼服二章;小国之卿与下大夫都是一命,其礼服一章。

凡是选用平民中有才能的人做官,一定要对他的德才先进行考察。考察清楚了,然后试用。如果胜任工作,然后授予一定的爵位。爵位定了,然后授予一定的傣禄。在朝廷上品评某人爵位时,让士也一道参加,以示公正无私。在闹市上处决犯人,让众人都厌弃他,以示大快人心。所以国君不录用判过罪受过刑的人,大夫也不收留这种人,士在路上和这种人相遇也不理他。把他们流放到四方边远地区,不管他们到哪儿去,国家既不向他们征租税派摇役,也不分给他们赖以生存的田地,这就是表示不要他们活在世上的意思。

诸侯对于天子,每年要派大夫去聘问一次,每三年要派卿去聘问一次,每五年诸侯亲自朝见一次。

天子每隔五年到全.国各地巡视一次。到了应该巡视的那一年的二月,先到东方巡视,来到泰山,在山上烧柴祭天,又遥祭当地的大山大川。接见东方各国诸侯,登门拜访当地年近百岁的老人。命令各诸侯国的太师一一演唱当地的民歌民谣,从而了解民风习俗。命令管理市场的官员呈交物价统计表,从而了解百姓喜欢什么物品,讨厌什么物品。如果民心倾向奢冬他们就喜欢玩好邪僻之物。命令负责礼的官员,校定当地的季节、月份、日期,并检查当地的音律、礼乐、制度、衣服,发现有不符合规格者,予以纠正。当地的山川及其他神灵,有当祭而未祭者,其罪名是不敬,犯不敬之罪的国君要削减封地。宗庙的祭祀有不按昭穆顺序进行者,就是示孝,对于不孝的国君要降其爵位。任意改变礼乐就是不服从中央,?不服从中央的国君要被流放。擅自改革制度,改变衣服就是背叛天子,背叛天子的国君就要受到讨伐。被老百姓歌功颂德的国君,要增加封地晋升爵位。当年的五月到南方巡视,来到南岳衡山,其种种作法,如同巡视东方之礼。八月到西方巡视,来到西岳华山,其种种作法,如同巡视南方之礼。十一月到北方巡视,来到北岳恒山,其种种作法,如同巡视西方之礼。全国巡视完毕归来,到祖庙和父庙举行祭告,每庙各用一牛为牲。

天子将出外巡守侯外出,只告祭于地见,统称为朝。诸侯在朝见天子时,乏,告祭于地,告祭于宗庙。诸天子在正常情况下与诸侯相可以考校礼乐,订正刑法,统,要先告祭于天,告祭于宗庙。道德规范,凡此种种,都要取决于天子。天子赏赐公、侯乐悬,就以祝为代表物;赏赐伯、子、男乐悬,就以赣为代表物。诸侯被天子赐予弓矢以后,才有权力代表天子征伐其他诸侯;被天子赐予铁锁以后,才有权利代表天子诛杀有罪的诸侯;被天子赐予圭攒以后,才有权利酿造粤酒用于祭祀。如果未被赐予圭攒,诸侯要用色酒,必取于天子。

天子命令诸侯办教育,然后诸侯才可以设立学校。小学设在王宫的东南,大学设在郊外。天子的大学叫辟雍,诸侯的大学叫颊宫。

天子将出征,要先告祭于天,告祭于地,告祭于宗庙。到达出征的地方,要举行妈祭,以鼓舞士气。出征之前,在祖庙中接受征伐敌人的命令,在大学里接受事先拟好的战斗计划。出征,捉拿那些有罪者,班师回朝,在大学里设酒撰祭祀先圣先师,报告活捉的俘虏及杀死的敌人的数目。

天子、诸侯在没有战争和凶丧的情况下,每年田猎三次,其目的在于,第一是为了准备祭祀的供品,第二是为了招待宾客,第三是为了丰富天子、诸侯的膳食品种。在没有战争和凶丧的情况下也不田猎,就叫做不敬。由猎时不守规矩,随意捕杀,就叫做作践天帝所生之物。田猎的规矩是:天子打猎不应四面合围,诸侯打猎不应把成群的野兽全部杀光。射杀野兽之后,天子要放下指挥的大旗,诸侯要放下指挥的小旗。大夫射杀野兽后,就应命令协助驱赶野兽的副车停止驱赶。大夫的副车停止驱赶之后,百姓开始田猎。正月以后,虞人才可以进入川泽垒梁捕鱼。秋冬之交,才可以开始田猎。八月以后,才可以设网捕鸟。到了十月,才可以进入山林砍伐。昆虫尚未蛰居地下之前,不可以纵火焚草肥田。不捕捉小兽,不取鸟卵,不杀怀胎的母兽,不杀刚出生的小兽,不捣毁鸟巢。

家宰编制下一年度国家经费的预算,必定在年终进行。因为要等五谷入库之后才能编制预算。编制预算,要考虑国土的大小,年成的丰歉,用三十年收入的平均数作依据来编制预算,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如何开支。祭祀的费用,占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遇到父母之丧,虽然在服丧的三年内不祭宗庙,但天地社径之神却照祭不误,因为天地社樱之神比父母还要尊贵。丧事的开支,用三年收入的平均数的十分之一。丧事和祭祀的开支,超过了预算叫做“暴”,决算有余叫做“浩”。祭祀的开销,丰年不可铺张浪费,荒年不可节俭从简。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九年的储备叫做储备不足,如果没有六年的储备叫做储备危急,如果没有三年的储备就可以说是国家不成其为国家了。耕种三年,一定要有一年的余粮。耕种九年,一定要有三年的余粮,以三十年收入的平均数来编制预算,即使遇到水旱凶荒的年头,老百姓也不至予饿肚子,然后,天子的膳食才会顿顿有肉,而且吃饭时可以奏乐。

天子死后七天乃停棺正寝堂西,死后七月乃举行葬礼。诸侯死后五天乃停棺正寝堂西,死后五月乃举行葬礼。大夫、士、平民死后三日即停棺正寝堂西,死后三月即举行葬礼。为父母须守丧三年,上起天子下至平民均不例外。平民下葬,只能用绳子缝棺入穴,即使下雨也照样埋葬,不聚土成坟,也不种树。服丧期间不得做其他事情,从原则上讲,从天子到平民都适用这一规定。办丧事的规格是依据死者的爵位来定,而祭祀的规格是依据主持祭祀者(即孝子)的爵位来定。不是嫡长子就不能主持祭祀。

天子设立七庙:左边三个昭庙―文王、高祖、祖,右边三个穆庙―武王、曾祖、父,加上正中一个太祖庙,共七庙。诸侯设立五庙,即高祖、祖二昭庙,曾祖、父二穆庙,加上太祖庙,共五庙。大夫设立三庙,一昭一穆,加上太祖庙,共三庙。士只设一庙。平民无庙,祭祀祖宗在正寝。

天子、诸侯的宗庙之祭,在春季举行的叫构,在夏季举行的叫谛,在秋季举行的叫尝,在冬季举行的叫需。天子可以祭天神祭地祗,诸侯可以祭社神祭谷神,大夫可以祭门神、灶神、行神、户神、中雷神。天子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祭祀五岳,用宴享三公的九献之礼;祭祀四读,用宴享诸侯的七献之礼。诸侯可以祭祀在其境内的名山大川。天子、诸侯,还应当祭祀其境内已灭绝之国的祖先。天子的四时之祭,春祭是对群庙分别进行祭祀,夏祭、秋祭、冬祭都是合祭。诸侯的四时之祭一年之中只能进行三次,春祭则夏不祭,夏祭则秋不祭,秋祭则冬不祭,冬祭则春不祭。诸侯的春祭是分祭,夏祭则是一年分祭一年合祭地轮换进行,秋祭和冬祭都是合祭。

天子祭社神、谷神都用牛、羊、采三牲,诸侯祭社神、谷神都用羊、永二牲。大夫和士的宗庙之祭,有禄田的用祭礼,无禄田的用荐礼。平民祭祀祖先的荐新之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子,秋天荐黍子,冬天荐稻子;韭菜配以鸡蛋,麦子配以鱼,黍子配以小猪,稻子配以鹅。祭祀天地所用的牛较小,牛角不过像蚕茧、栗子那般大小;祭祀宗庙所用的牛略大,牛角大约四指来长;招待宾客所用的牛较大,牛角有一尺来长。诸侯没有特殊原J因不可杀牛,大夫没有特殊原因不可杀羊,士没有特殊原因不可杀狗与猪,平民没有特殊原因不吃时鲜物品。日常吃的菜肴,再好不能超过祭祀用的牲牢;日常穿的衣服,再好不能超过祭祀用的礼服;日常居住的堂屋,再好不能超过宗庙。

在古代,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田就不再纳税;在市场上租用了公家的店铺,就不再交纳商品营业税,水陆关口,只稽查是否违禁,并不征收进出关税;在规定的时间里进入山林川泽采伐渔猎,就不加禁止。余夫耕种卿大夫的圭田也不抽税。征用老百姓从事无偿服务,一年不能超过三天。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准出卖。公家分配的有族葬墓地,不准额外再要。

司空负责用工具测量土地,安置人民,观测山川沼泽的不同地势,测定四季气候的变化,测量土地的远近,然后才大兴土木征用民力。凡征用民力,活不能太累,要像给老年人分配任务那样;伙食标准却要按照棒劳力对待。凡安置百姓住处,必须考虑使百姓的生活习惯和当地的气候地势相适应。生在深山谷和长在大河边上的人外表就不一样,他们的风俗习惯也自然两样:有的性情急躁,有的性情迟缓,酸苦甘辛咸,各有偏爱,使用的工具各有不同,穿的衣服也各有所好。政俯应当注重对他们进行礼义方面的教育,不必改变其风俗;同时应当注重统一政令,不必改变其习惯。

由中原民族与四方少数民族构成的一五方之民,各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可互相转换。住在东方的民族叫夷,他们时兴剃光头,在身上刺花纹,其中有不吃熟食的人。住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叫蛮,他们额头上刻着花纹,走路时两脚的脚趾相向,其中也有不吃熟食的人。住在西方的少数民族叫戎,他们披头散发,用兽皮作衣服,只吃禽兽的肉,不吃五谷杂粮。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叫狄,以禽兽的羽毛为衣,住在洞穴里,也是只吃禽兽的肉,不吃五谷杂粮。中原、夷人、蛮人、戎人、狄人这五方之民尽管生活匀性不同,但各自都有自己认为安适的住所、自己认为好吃的口味、自己认为合适的衣服、自己认为便利的工具、自己认为完备的器物。五方的人民,虽然言语不通,嗜好不同,但当他们要表达各自的意思,沟通各自的想法时,有一种懂得双方语言的人可以帮忙。这种人,在东方叫寄,在南方叫象,在西方叫狄鞋,在北方叫译。

凡安置民众,必须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修建城邑的大小,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安置民众的多少,要使土地广狭、城邑大小、被安置民众的多少这三者互相配合得当。这样就会做到没有空闲的土地,没有失业的百姓,食饮节俭,各项工作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百姓都安居乐业,积极向上,尊敬国君,爱戴官长,然后可以兴办学校。

司徒职掌修习六礼以节制人民的性情,明辨七教以提高人民的道德,整齐八政以防止潜越,规范道德以统一风俗,赡养老人以促进孝顺的风气,救济孤独以避免这部分人被社会遗弃,奖励贤者以鼓励人人学好,清除坏人以警戒人们改正错误。司徒命令六乡的长官将不听从教诲的人报告上来。选定一个吉日,把乡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们请到乡学,演习乡射礼,射中多者居前,演习乡饮酒礼,年纪大者居前;司徒带领国学的学生也来帮忙。这样做的用意在子感化那些不听从教诲的人。隔了一年,如果他们还不悔改,司徒就命令国都右边兰乡的长官将这些不听教诲者检举出来并且转移到左边三乡,命令国都左边三乡的长官将不听教诲者检举出来并且转移到右边三乡,在新的环境中,让他们再接受一次和第一次同样的感化教育,隔了一年还不悔改,就把他们迁移到更远一点的郊,在新的环境中让他们再接受一次感化教育。隔了一年还不悔改,就把他们迁移到更远的遂,在遂学里再对他们进行一次感化教育。几经教育仍不悔改,说明已不可救药,就把他们放逐到遥远的边疆,一辈子都不予录用。司徒命令六乡的长官考察乡学中德才兼优的学生并把他们推荐给司徒,被推荐者被称作选士。司徒亲自考察选士中的出类拔萃者并把他们推荐给大学,这样的被推荐者被称作俊士。获得选士荣誉的就不再承担乡里的摇役,获得俊士荣誉的就不再承担国家的摇役,后者又叫造士。

乐正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四门必修课,每门课都设有教师,也就是沿用先王传下来的《诗》、《书》、《礼》、《乐》四种教材来培养人才。春秋二季教授《礼》、《乐》,冬夏二季教授《诗》、《书》。国王的太子和庶子、诸侯的太子、卿大夫、元士的嫡子,国家的俊士和选士,都被送到大学学习。入学以后,不管是哪个学生,大家都只以年龄大小为序,不论尊卑。大学将要毕业时,小青将不听教导的大学生汇报给大青,大青汇报给小乐正,小乐正汇报给大乐正,大乐正汇报给天子。天子于是择个吉日,下令三公、九卿、大夫、元士齐集大学,演习有关礼仪以感化不听教导者。这样做了还不改,天子就亲自到校视察。这样做了还不改,天子首先自责,三天的饭内不见肉,而且吃饭时也不奏乐,然后将屡教不改者流放到远方,西部远方叫棘,东部远方叫寄,终身不予录用。

大司乐考察评定优秀的国学毕业生,汇报给天子,并荐举给司马,被荐举的学生就叫进士。堪做何官,考察每个进士的特长司马再逐个考察每个进士的才能结爵,汇报给天子,并拿出结论来。论确定了然后委派官职试用,表明能胜任职务然后封以爵位,位定了然后发给傣禄。

大夫因不称职而被免官,终身不再录用,死后用士一级的礼葬之。遇到国家的征召,就命令大司徒对国学生加以军事训练。凡靠技艺谋生的人,只考察其技艺精否,不考察其德行。要派他们到各地去执行任务,就让他们卷起衣袖裤管,互相比赛技艺,以决定人选。凡靠技艺为官府服务以谋生的人,计有祝、史、射、御、医、卜及各种工匠七种。此七种人,不得从事其他职业,有了成绩也不迁官,离开本乡,就不能与士人论辈分年龄。在大夫家里服务的这些人,离开本乡后也是如此。

司寇负责正定刑书,明断罪法,以审理案件。审理时,一定要向群臣、群吏、民众三个方面征求意见,以求断案得当。有犯罪的动机而无犯罪的事实,这样的案子不予受理。量刑时,可轻可重者从轻;赦免时,虽重罪亦可获赦免。凡根据五刑条文进行判决时,一定要合乎天理,使刑罚与罪行相当。凡审案断罪,一定要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的角度加以衡量;脑子里始终要考虑罪行有轻重,量刑有深浅,个案与个案不同;要竭尽自己的才智,发扬忠恕仁爱之心,使案情真相大白。遇有疑而难决的案子,就与民众共同审理。如果民众也感到疑而难决,那就应该宣布当事人无罪。处理类似的案件,一定要参考一下过去判重判轻的先例再形成判决。判决书拟好之后,史把判决书提交给正。正再审理一遍,然后把判决书提交给大司寇。大司寇在有孤卿大夫等人的陪审下在外朝再审理一遍,然后把判决书提交给天子。天子又命令三公共同审理一遍,三公审理之后把判决书提交给天子。天子再审查一下案件是否适用于三肴,如果没有,然后判刑。既然到了最后判刑的时刻,就是再轻的罪也不会得到赦免。这是因为,所谓刑,就是定型的意思。所谓定型,就是形成的意思。判决一经形成就不可改变,所以君子对审理案件是非常尽心的。

凡是断章取义曲解法律,擅自改变事物的既定名称而另搞一套,“用邪道扰乱政令的人,杀掉。凡是制作靡靡之音、奇装异服、怪诞之技、奇异之器而蛊惑民心的人,杀掉。行为诈伪而又顽固不化、言辞虚伪而又巧言利舌、所学陷入异端而又自以为博闻、言辞谬庚而讲得冠冕堂皇,以此蛊惑人心者,杀掉。凡是假托鬼神、时辰日子、卜签招摇撞骗以蛊惑人心者,杀掉。上述的四种被杀者,不再接受他们的申诉。凡是推行禁令,就是要使民众一律遵守,所以即使是过失犯禁,也不饶恕。圭、璧、琼、璋是高贵的玉器,不准在市场上出售。表明身份的命服命车,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宗庙中的祭器,不准在市场上出售。用于祭祀的牲畜,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军器,不准在市场上出售。日常所用的器血不合规格,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兵车不合规格,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布帛的丝缕密疏不合规格,其幅宽不合尺寸,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将布帛染以间色而与正色相乱的,不准在市场上出售。有纹彩的布帛、珠玉以及制作精美的器物,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华美的衣服饮食,不准在市场上出售。、没有到成熟期的五谷和瓜果,不准在市场上出售。未成材的树木,不准在市场上出售。禽兽鱼鳖尚未长大,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关卡上执行禁令的人要严格稽查,禁止奇装异服,识别各地的方言。

太史主管礼仪,执掌各种典籍,这些典籍中记有先王的名讳、先王的忌日以及各种天灾人祸,太史也负责将这些情况奉告天子。天子要先斋戒然后接受太史的劝告。

司会将年终的成绩总结报请天子考核,家宰也要斋戒,协同天子考核政绩。大乐正、大司寇、司市三个官员将其部门的成绩总结附于司会之后也报请天子考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以后接受考核。百官各将本部门的成绩总结考核于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把百官的成绩总结报请天子考核,然后百官斋戒,听候天子的考核评语。然后举行养老的宴会,举行蜡祭慰劳农夫。到了这时,本年的一事情算结束了,可以制定来年的施政纲领和经费预算了。

凡招待老人的宴会,有虞氏用燕礼,夏后氏用飨礼,殷人用食礼,周人遵循古制而三礼兼用。五十岁的老人就可以参加在乡学中举行的敬老宴会,六十岁的老人就可以参加在王宫小学中举行的宴会,七十岁的老人就可以参加在大学举行的宴会。诸侯国也是如此。

人到了八十岁时精力已衰,在拜受君命时只要跪下去连叩两次头就可以了。盲人行动不便,也可照此办理。九十岁的老人则可以让他人代替自己拜受君命。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不吃粗粮而吃细粮;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没有肉就吃不饱,所以要常备有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饿得快,要每顿多作一份,以备零食;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要常吃珍美的食品;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住室里食品不断,无论他走到哪儿,随身都有饮食供应。人到了六十岁,做子女的就要为其准备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做好的丧葬用品;人到了七十岁,子女就要为其准备需要一季时间才能做好的丧葬用品;人到了八十岁,子女就应为其准备需要一月时间才能做好的丧葬用品;人到了九十岁,子女就应为其准备需要一天时间才能做好的丧葬用品;只有绞、给、袅、冒,死后再做也不迟。人到五十岁就开始衰老,六十岁以后不吃肉就吃不饱,七十岁以后没有丝绵就会感到身上不暖,八十岁以后没有人暖被就感到睡不暖和,九十岁以后虽有人暖被也睡不暖和了。五十岁以后可以拄杖于家,六十岁以后可以拄杖于乡,七十岁以后可以拄杖于国都,八十岁以后可以拄杖上朝,九十岁以后,天子若有事询问,就要派人到他家请教,还要带上好吃的东西。大夫到了七十岁就可以不在朝里佳候,八十岁以后,天子要每月派人来问候安康,九十岁以后,天子要每天派人送食物来。平民到了五十岁就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就不服兵役,七十岁以后就不再参与应酬宾客的活动,八十岁以后,就连祭祀丧葬这类重要的事也不参与了。五十岁后得到封爵,六十岁后不亲自向别人请教,七十岁后就告老致仕,遇到丧事只要穿上孝服就行,其他礼数全免。

有虞氏在上库设宴款待国老,在下库设宴款待庶老。夏后氏在东序设宴款待国老,在西序设宴款待庶老。殷人在右学设宴款待国老,在左学设宴款待庶老。周人在东胶设宴款待国老,在虞岸设宴款待庶老。虞库在王城的西郊。有虞氏的时代,人们在祭祀时戴“皇”冠,在养老时穿深衣。夏代,人们在祭祀时戴“扮,冠,在养老时穿燕衣。殷人在祭祀时戴“辱’,冠,在养老时穿编衣。周人在祭祀时戴冕,在养老时穿玄衣。夏、殷、周三代的天子举行养老宴会,都要依据户籍来核实与会老人的年龄。家有八十岁以上老人的,可以有一人被豁免力役之征。家有九十岁老人的,豁免其全家的力役征召。家有残废人、病人必须有他人侍候的,也可以豁免一人的劳役。父母去世,在三年守丧期间不应力役之征。遇到齐衰、大功亲属去世,可以三个月不应力役之征。将从王瓷移居诸侯的家庭,临行之前免役三月;自诸侯移居王瓷的家庭,到达后免役一年。

年幼即失去父亲的人叫做孤,老了却失去儿子的人叫做独,年老而失去妻子的人叫做矜,年老而失去丈夫的人叫做寡。这四种人,是世界上最可怜而又求告无门的人,国家对他们有经常性的生活补贴。哑吧、聋子、一足瘸者、两足俱废者、肢体残缺者、躯体矮小者以及各种手艺人,这些人都靠着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由国家养活他们。

在道路上,男子靠右走,妇人靠左走,车子走中央。遇到和自己父亲年龄差不多的人,要让人家走在前边;遇到和自己兄长年龄差不多的人,自己可以稍后一点并排而行;和朋友同行,不可争先恐后。老年人与年轻人都挑着轻担子,年轻人应把老人的轻担并到自己肩上。老年人与年轻人都挑着重担子,年轻人应把老人的重担分过来一些。不要让头发花白的老人提着东西走路。士大夫阶级的老者,出门必有车,不至于徒步;平民阶级的老者,吃饭必有肉。有地的大夫都是自备祭器,不向别人借用。祭器没有备齐之前,不考虑制造日常生活用器。

一里见方的土地,折合为田地是九百亩。十里见方的土地,有一百个一里见方,折合为田地是九万亩。百里见方的土地,有一百个十里见方,折合为田地是九百万亩。千里见方的土地,有一百个百里见方,折合为田地是九亿亩。从恒山到南边的黄河,这一段南北距离不足千里。再从此段黄河到南边的长江,这一段的距离也不足千里。从长江往南到衡山,这段距离千里有余。从东河向东到东海,这一段东西的距离千里有余。从东河往西到西河,这段距离不足千里。从西河再向西到沙漠,这段距离千里有余。沙漠并非西边的尽头,衡山并非南边的尽头,东海并非东边的尽头,恒山并非北边的尽头,这样,四海之内,截长补短,大约就是三千里见方,折合成田地就是八十一亿亩。百里见方的土地,折合成田地本应是九百万亩,但因其中有山脉、森林、河流湖泊、沟渠水道、城郭、宫室、道路,要占去三分之一,所以只剩下农田六百万亩。

古时候是以周尺八尺为一步,现在是以周尺六尺四寸为一步。所以古时候的一百亩,等于现在的一百四十六亩零三十平方步。古时候的一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二十一里零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

所谓千里见方者,实包括一百个百里见方的区域。如果分封出三十个方百里的诸侯国,就余下七十个方百里的地方。再分封出六十个七十里见方的诸侯国,折合为二十九个方百里和四十个方十里,剩下四十个方百里和六十个方十里的土地。又分封出一百二十个五十里见方的诸侯国,折合为三十个百里见方之地,还剩下十个方百里和六十个方十里的土地。名山大泽不作封地来用,剩下的土地,或者作为大诸侯国的附庸,或者作为闲田。诸侯有功,就从闲田中拿出土地作为封赏;诸侯有罪,其被削去的土地则并入闲田。

所谓天子的王钱方千里者,也就是包括有一百个百里见方。如果分封出九个方百里的诸侯国,就剩下九十一个方百里的土地。如果又分封出二十一个方七十里的诸侯国,折合为十个方百里和二十九个方十里,就剩下八十个方百里和七十一个方十里的土地。如果又分封出六十三个五十里见方的诸侯国,折合为十五个方百里和七十五个方十里,最后剩下六十四个方百里和九十六个方十里的土地。

诸侯的下士,其傣禄可以养活九人,中士的傣禄可以养活十八人,上士的傣禄可以养活三十六人,下大夫的傣禄可以养活七十二人,卿的傣禄可以养活二百八十八人,国君的傣禄可以养活二千八百八十人。中等诸侯国的卿,其傣禄可以养活二百一十六人,国君的傣禄则可养活二千一百六十人。小诸侯国的卿,其傣禄可以养活一百四十四人,国君的傣禄则可养活一千四百四十人。中等诸侯国的卿,如果是由其国君任命的,其所得傣禄,等于小国诸侯的由天子任命的卿。天子的大夫被派到诸侯国去做监察的,其傣禄比照大诸侯国之卿,其爵位比照中等诸侯国的国君,其傣禄从方伯那里支取。方伯为了朝见天子,在王瓷内都有专供其斋戒沐浴的土地。汤沐邑的大小,和天子上士的禄田一般多。诸侯的太子可以继承君位,大夫的儿子则不能世袭爵位,因为大夫的儿子未必贤惠,有德行才委以职务,有功劳才赐以爵位。诸侯的儿子在天子没有赐爵之前,其身份视同天子之上士,并且以这种身份统治他的国家。至于诸侯的大夫,其爵位和傣禄都不能世袭。

所谓六礼,是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和乡射礼、相见礼。所谓七教,是指七种人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兄弟有爱,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宾客有礼。所谓八政,是指饮食的方式,衣服的制度,工艺的标准,器具的品类,长度的规定,容量的单位,数码的进位和布帛的宽窄。

下页:月令白话文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