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学深究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礼记檀弓篇讲记》
类别: 作者:李炳南

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

这都是中国文化,孔子集其大成,述而不作。圣人作,贤人述。今人教学生创作,是妄语。胡某人自称圣人,称父母为豆荚,提倡不孝,这是他的创作。如今还放在《胡适文存》中。

事奉父母,隐藏父母的过失,见父母有过失要劝谏。父母若不听,伺机再劝谏。孟子说,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劝谏过分,情谊就疏离了。舜终身不离父母,圣人能做到,凡人不能办到。与父母疏离,不祥莫大于此,所以古者要易子而教,故云无犯。

就养者,养亲。左右者,或左或右不一定。大家庭里人各有职务,不相侵越。但是事奉父母就能不分职务,一切都要从事,事奉至父母亲死,才无法服勤。父母死,还须致丧三年,致丧如事生,一举一动都像父母在生之时。

父母对于子女,恩德昊天罔极,如诗经蓼莪篇说,父母“顾我拊我”。父母恩重,无人能及。为人子者,当思如何报答父母,所以必须致丧三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

事君不同于事亲,事亲以孝为本,能孝才能忠于君。如专诸妻子举起婆婆的手杖,专诸就知道反省改过,伍子胥知专诸孝顺,因此与他交往。

事君与事亲相反,君处理国家大事,君有过错,臣必诤谏,而且是犯颜直谏。如纣的臣子比干,夏桀的臣子关龙逢,汉武帝的臣子汲黯,都是有犯而无隐。君有过错,直说无隐,魏徵也是直谏的贤臣,唐太宗好鸟,见到魏徵,把鸟藏在袖中,两人谈的太久,鸟因此死在太宗的袖中。

臣对君,虽有犯而无隐,但各有所司,不能侵越。左右奉养有方,也是服勤至死,服丧三年。

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

事师如事亲。无犯,犯就不能教了,但是要无隐。对师的就养,如事亲,服勤也是至死为止。

心丧,不同于事亲事君,心中存着老师还在世间,衣食之间,有心有师。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我们的业都须改革,这一段说心。

哭,在中庭门外或路上,都有规矩。中庭在大门之内。有人来弔子路,夫子受弔而答拜。

既哭,哭过了。卫国使臣来,问使者。使者说已剁成肉酱,分与众人了。孔子于是命人覆醢,覆者倾倒。子路被醢,孔子不忍喫醢,这是诚心。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队。佐车授绥。“公曰:『末之卜也。』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

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遂诔之。士之有诔,自此始也。

庄公说,此次战败,最下等无勇的人是卜国。驾御者听此言,不堪忍受,难辞其咎,有责任感,可取。

他日,可通指过去与未来。从前未曾战败,而今败了,是我战阵无勇,于是自杀。后来有管马的人,洗刷他的马毛,不忍食其肉,而埋葬了。洗马时见流矢在马的白肉中,原来是马中箭而死,非卜国与县贲父的罪过,所以为此二人作诔文,有诔就可加谥。

士,官员中最末的,而有诔,自此开始。负责任,全始全终,有功不自矜,有过不责人。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 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唿。曰:华而睆,大夫之箦 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 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孔庙,曾子是陪祀孔子的第二人,资质鲁直而能一贯夫子之道。

乐正子春,曾子的学生。坐床下守候。曾元、曾申,曾子的儿子,坐于足间,以便探视。童子,平时侍候的人,在稍远处,坐在墙隅。烛,火烛。

箦,席子。古人衣食住行都有礼制。曾子有天爵,而无人爵,人们都尊敬他,他的弟子有居官的。鲁三家的季康子曾赠席给曾子,平时在房中可使用。童子因久侍而知礼,见曾子死于不合身分的席子,所以问:这是大夫席吗?

生前何以不说?死是最后一着,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一切须依礼行事。乐正子春呵斥童子,怕被曾子听悉。曾子听闻而惧,深恐守礼一生,败在临终之顷。唿,叹息声。

曾子令曾元扶起换箦,曾元说不可变动,一动恐有不测,待明日看情形再来改易。

曾子说,曾元爱我,不如那位童子。我毕生修养,所求在何?死得其正,就可以了。正者则心安理得。

众人举扶换席,一变动,铺好后,还没来得及把曾子放好,曾子便死。至死还是不失礼。

我期望你们守本分安命,守本分并非不进取,不妄作并非不为。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

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檀弓篇注重丧礼,学文学不可不知,实用则与今日有差异。例如棺木,如今则流行火葬。世故人情也有差异,古人有远道去观礼的情形,今则无礼可观,因为无礼无乐。

礼乐是一国之本,政治法律是一国之末。亡国是各世代都有的,惟有德者居之,国常亡,但是民族不能亡。所实行的事,不能违背民族文化,否则自取灭亡。制礼作乐是圣贤的事,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

日本没有内乱,所以可以久安。我国现今的人不明事理,五四运动是灭亡民族文化,今人还在提倡五四精神。五四运动,开始是为爱国而发起,后来为□□谠利用,变质了,变成消灭固有文化,演成大祸。今日仍在自毁文化。

文化的根本绝不可变,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都是文化的根本。

姜太公,山东人,有能力无人知道,听说陕西有贤人,乃赴陕西。不自兜售而钓于渭水,志实不在钓鱼。适逢文王终日求贤人,梦到熊,于是出猎,遇到太公,二人知遇。后来帮助武王伐纣,得天下,封于齐,仍在朝廷。太公感念君臣的知遇之恩,死后仍葬于周。五世都返葬于周。一者顺从父亲的事业。二者陪侍父亲。超出五服以外就免了。

君子是有德知礼的人,议论说:由山东葬于陕西,虽然苦,但是心有所乐,“乐其所自生”,自太公而生,依礼不忘其本。

我来台湾三十年,衣食出自台湾,所以爱护台湾,至于台湾人尤须爱护台湾。前清割台湾与日本,刘永福、邱逢甲等率众反抗,至死不变。又有无名盗(廖添丁),专窃日人财物,以济助台湾人,可谓大侠。

“礼不忘本,古之人有言,狐死正丘首,仁也。”此是指周时的古人。楚辞也有此语。狐不比麒麟凤凰高尚,死时还对着牠的故丘,何况人类?人不如此,禽兽不如。

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

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卫国。听说从前在卫国所住之处的旧馆,有丧事。旧馆人丧亡,孔子哭得哀伤。哭,是祭还是弔,不能确定。祭死者,弔生者,孔子或许祭弔兼而有之。行礼完毕,出来,派子贡脱下马骖而作奠赙。古代马车是驷马,解下旁边两马赠给丧家。

子贡曰:于门人之 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夫子曰:予乡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 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

孔子哭得哀痛,可见与旧馆人情谊之深。

“乡者”,出来以前,偶而遇到,事前不知。

“哀而出涕”,真情流露,不像今人刻薄至极。既然诚心哭涕,必有所表示,故脱骖以赠,不必惜物。旅途无他物,就以此相赠,以示诚心。不诚无物,佛法在诚敬中求。

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 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

此说礼的根本,注重因果。孔子表明器具,知丧礼之道。子路问及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故知丧之道,是大学问。

“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备者完备,指陪葬的物品。生人之物,死者不可用。死者的用物,生者也不可用。孔子哀伤,有些死者却用生者的器物。如祭祀的食物都是未烹熟,供死者的房屋是纸制作的,都不是生者所能食所能用。古代的俑者,开始是用草扎的,后来以木头制作,或是用泥塑,都是表达他的诚心。孟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所以只可以草扎俑,不在器的精美。

“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涂车是泥车,刍者以草制作。

“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俑,用泥作人形,作殉葬。泥人似人,以此殉葬,心有不安。子路死,被醢,孔子就不忍食醢,因为它们相似。

秦穆公死,以大臣、殡妃殉葬,就是由俑渐渐发展来的,俑为用生人殉葬的开端。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歷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平公唿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大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 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知,音智。知悼子,晋大夫,职位甚高。大夫死,依礼节,国家不许奏乐。悼子卒,尚未出殡,国家为他哀痛,不奏乐,因为大夫有功于国的原故。

古代风俗淳厚,古时有历书颁行,每月都有忌日。又本朝皇帝死的日子,都不许奏乐,演戏也得停止,喜事不在这一日举行。

卒者,大夫死,一生之事已毕,未葬,称为卒。晋平公此时饮酒,师旷、李调随侍。师旷是乐师,饮酒则须奏乐、鼓钟。鼓,震动。杜蒉,乃厨师,闻钟声在内宫寝室。

杜蒉酌酒饮旷,又酌酒饮调,又到正中北面自己酌饮,然后离去。平公唿叫他说,你入室时,我以为你或许有事开导我,所以我未与你说话。你既不言,我必须问:你何以要饮旷?对曰,“子卯不乐。”子,是周武王伐纣,纣亡的日子,在甲子年。卯是夏桀亡国的日子。亡国的日子不吉祥,人皆知道,相习已久了。子卯不乐,就是指忌日不奏乐。

知悼子现在还停灵在堂,更重于子卯的忌日。旷是太师,知音乐,何不奏知国君,故罚饮酒。公再问,李调不知乐,又何必罚酒?杜蒉回答说,调乃君的近臣,一饮一食却忘了国君的宿疾,所以罚饮。

那你自己饮,是庆祝,还是自罚?杜蒉说,我乃宰夫,职司厨务,与君离得远,没有言谏的责任,虽然,来此也得参与防范的事情,不守本职,越权,所以当罚。

晋平公不愧为霸主,当即认错,请罚他。杜蒉痛快,就罚平公。特别收杯洗了,再罚,以示尊敬。平公出示左右侍者说,若我死后,此物保存不要废弃。到今日,晋平公死后,已经毕献,必取此杯一举,表示结束,谓之“杜举”。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二十四孝中,有仲由负米,他自幼就是血性中人。

子路家贫,或许有人帮助而不接受。父母亡后,见他人祭祀而自己不及奉养,心里不安。后来为大夫,钟鼎食上,中心愀然。自己伤感从前贫乏时,生不能养亲,死不能尽其礼。

孔子圣人,答得很圆满。事亲要在得亲的欢心,亲死后,盖住头脚,不令人见了厌恶,因为人都不喜见死者。还葬,还读旋。葬者,藏的意思。无椁,也可以,人都看不见。称合自己的财力,就是尽礼。孔夫子这番话,不仅安慰子路,实在是为后世贫穷孝子的作法。

战于郎,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曰:使之虽病也,任之虽重也,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与其邻重汪踦往,皆死焉。鲁人欲勿殇重汪踦,问于仲尼,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

人依赖环境生长,但是环境也能毁坏人,所以人的生长,必须养育他,又须保护他。例如农作物生长,也会受虫害。万物都是如此。

吾人生存必受诸多恩惠,此就色身而言,至于慧命,必须读书求知,但是书也有残害慧命的。世法重长寿,佛法注重证道,孔子书也分等级,如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一等;但是孔子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又是另一等。人的身命慧命顺利成长,必须饮水思源,崇德报本。狐死首丘,何况是人?人而无父无君,禽兽不如。

鲁国这件事,说的是礼,礼的本在道。鲁齐都在山东,齐强,常侵鲁,战于郎,郎是鲁地,足见是齐侵略鲁。此时鲁人公叔禺(遇到躲避齐军,进入保县休息者,因疲倦把手杖加在颈上,两手压扶。)鲁国卿大夫士都恐惧,藏匿起来,只有人民守城。公叔禺说,百姓虽苦于徭役,赋税过重,也不敢辞。若在位者不能为谋,不能保民,低职的士人不能死战,战阵无勇非孝也。作战怕死必败,不怕死必胜,怕不死绝对必胜。公叔批评鲁国在位者怕死,故曰不可。

公叔禺说,我则既说了,也不能专说他人,于是自己出战,与邻童汪踦前往,都战死。只说此事为止,以下说礼。

公叔是成人,就不论了。汪踦尚未加冠,也战死,不弔不祭,因为还未成人的原故。公叔禺,依礼可以褒扬,汪踦该如何?乃问孔子,孔子说,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未成年,而所为之事,乃士大夫的事,当以成人的礼葬祭。

公叔禺与汪踦是平民与童子,犹能死战,教育使然。中国诗文小说都是载道,现今的社会与教育,文学艺术多是诲婬诲盗,学校注重技艺教育。若如古代教育,执干戈以卫社稷,何患无人!

子路去鲁,谓颜渊曰:“何以赠我?”曰:“吾闻之也: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反其国不哭,展墓而入。”

谓子路曰:“何以处我?”子路曰:“吾闻之也:过墓则式,过祀则下。”

子路不是鲁人,好勇而学于鲁,此时离开鲁国,问颜渊何以赠我。古人送行以纪念品,君子赠人以言。颜渊说,离开本国则哭于墓,祖宗坟墓最重要。去国以后不再致祭,所以要哭之而后行。回国则不须哭,入国先上坟,然后回家。鲁国是他老师孔子之国,有如父母之邦,不言可喻。

颜渊反问子路:“何以处我?”颜渊、子路都说“吾闻之也”。依礼,直而勿有(案:若不疑而答復,就应当称是师友所说,给他的正确答案,不要说是自己有此义。)子路说,乘车过墓则要式,行路不必,乘车是坐的,所以经过坟墓要起立而式,这墓不是颜渊的祖坟,是他人的祖坟,也须礼敬。

有祀典的地方,乘车必须下车。从前在孔子庙,庶人乘车过櫺星门,不下车,仅招“不知礼”的议论而已。若稍有功名的人,不下车,如有人告官,必撤除他的功名。所以孔子庙櫺星门例书八个字:文官下车,武官下马。

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手弓。子射诸。射之,毙一人。韔弓,又及。谓之,又毙二人。每毙一人,揜其目。

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

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

工尹是楚国官名。楚与吴国作战,追吴军,追到了。陈弃疾跟工尹商阳说:这是君王之事,你是善弓射的人,可射。射一箭,杀死一人,就将弓插入弓套中。又继续追吴兵,又射毙二人。每杀死一人,工尹商阳就自掩眼目,不忍看。敌人无抵抗能力,用箭射他们,所以不忍。于是请驾御停下来,说:我是小官,朝廷上无坐,国君平素燕会,高官才能与会,我等杀了三人,足以反命交差了。

孔子评说,杀人之中,又有礼焉。其他可知。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勐于虎也。”

泰山极长,它是由东北长白山过海而来的山脉,在泰安县。妇女在郊外上坟,妇女哭是不限制,此妇哭得很哀伤。“夫子式而听之”,这是礼貌。孔子听了以后,要子路去问。“壹似重有忧者”,古注“壹”似为“甚”似。应“乃”似,竟然有多重忧愁。

“而曰:然”,这是省笔。她说是也。她的丈夫、儿子都被虎吃了,此人太不幸。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子路已问,孔子此问,是子路所答,因为此处无苛政。此地都行仁政,被虎食,只是偶尔,若无意外,则可终日太平。今日大陆同胞冒险投奔自由,足证苛政勐于虎。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黔敖行善,在路边施食。有饿者,无姓名,“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宴会请帖必称光临。“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黔敖虽向饿者谢罪,饿者终不食而死。

曾子听了说:“微与”,这是小事,只是礼欠缺而已。虽然如此,嗟也可去。当黔敖谢罪时,就可食了,这才合中道。

人不可无志气,也须有礼,曾子教人可以依从中道。现今的外援,也是嗟来食。

邾娄,定公之时,有弒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曰:“寡人尝学断斯狱矣:臣弒君,凡在官者杀无赦;子弒父,凡在宫者杀无赦。杀其人,坏其室,洿其宫而猪焉。盖君踰月而后举爵。”

此段说孝。汉家皇帝谥都加孝字,那时贤人很多,知孝弟为仁之本。乌鸦知孝,天性如此。人若不孝,不如鸟。陈独秀不孝,国家竟然帮助他,这是什么道理?

邾娄,即邹县,鲁定公时,忽有杀父者。“有司以告”负责官员层层上报到国君。“公瞿然失席”定公惊恐,以至坐次都乱。“曰,是寡人之罪也。”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礼乐刑政皆由王订,官吏也由国君任命,所以自责。

“且曰:曾学断此狱”,臣弒君,国家任何官吏都得诛他。子弒父,凡家中的人除了他儿子之外,家人都得诛他。不仅如此,他的房室土地都不能保存,因为此室此地出了妖孽,所以必须毁坏,筑为储水池。

古时县内有弒父者,此县县官降一级,国君一个月不能饮酒,痛伤人情发生如此剧变。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歌于斯”,歌是祭祀时歌颂辞。

“哭于斯”,死在此,亲友聚会也在此。

“全要领”,保全颈子,得善终于此。因为主客都能明理。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

路马死,埋之以帷。

礼本于仁义,仁义本于道德。不忘本,报恩,这是义。仁慈他人及动物,都是仁。对人,对其他动物,甚至对植物矿物,也须有仁心。不论对方知不知,自心必须有仁的表示。如狗,忠于人,见其生,不忍见其死,狗死了要埋,不必用棺,而用其他东西包裹。

“吾闻之也”,圣人不自以为是,引用古人的话。“敝帷不弃”一者为埋马,一者惜物。外国文化都是东方输往,佛、道、回、耶都发源于亚洲。西洋人不知根本,只知枝叶而已。敝帷较大,可以包马。西洋不惜物,暴殄天物。西洋人短命主义,中国常讲百年大计,百年还是短的,乡间的房屋,常有住三百年,北京许多建筑物已歷明清好多代,比比皆然。

盖者,伞盖,较小,可以包狗埋葬。“贫”者,夫子谦词,有爵位者才可以张伞盖,孔子此时不在位,所以说“无盖”。丘读某,避讳圣人的名。

“于其封也”,封就是窆,埋入土中谓之窆(读贬),也就是封。封也读窆,但大多数人都读封(风)。因为孔子“无盖”,所以用席包埋,变通一下,不使狗首沾到土。

路马指大马,为国君所乘的马,死后埋不用敝帷,则用新帷。对待动物也有如此的恩德,何况于人。

眼见不如耳闻,耳闻八方,印象深刻,听黄色音乐,最坏心术。平剧连环套,盗皇帝的马,黄天霸后来见所盗的马而下拜,见马如见君。遇国家元首也须有礼,遇见卿要停住,必须下车。遇见大夫也要停住,必须握式,表示礼敬。

阳门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说,殆不可伐也。”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虽微晋而已,天下其孰能当之。”

阳门,宋国的城门,是正门。守门的人称介夫。此人死了。

司城,宋国的大官,名子罕,进入死者家哭得哀痛。

晋国是大国,与宋国有接壤处,常侦探宋国,叫做“觇宋者”。此人回报于晋侯说:宋国阳门的介夫死了,子罕哭得哀伤而民说,不可以侵伐。民众见子罕得哀哭,而心中诚悦。

“觇三者”,觇死者、哭者、民说。

“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赞叹这位密探。

这是以诗为喻。大学问自六经来,如椿萱代表父母,今人以萱草为金针叶,这是不对。萱草虽也可食,但不是金针。这是不读诗经的过失。

诗云:“凡民有丧,扶服(匍匐)救之。”这句以下是按语。“虽微晋”,微者无也,强国不止晋,虽无强晋,天下其他的强国谁能伐宋?晋人这位觇者,所见是利害,孔子所见是仁政。虽不同,但是赞叹他的觇为善觇。孔子意思,不但晋国不敢伐,天下其他强国都不敢伐,因为仁者无敌。孔子赞叹晋的觇者,赞许他小有才能。引诗云以下,则从大处着眼。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託于音也。”歌曰:“貍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原壤,孔子的故旧,孔子曾以杖叩他的脚胫,数落他“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原壤的母亲死时,孔夫子帮助他沐椁。沐椁,治理棺椁。孔子为何送如此厚礼?

原壤,因孔夫子赠椁,于是登上椁棺而歌唱:“貍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貍首是狐貍的首,毛色花美,故说:“斑然”。一摩触,就如摩触女子的手,很柔软。

夫子装作没听到而离去。随从孔子的弟子心有不平,夫子何以不追究?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其他注子以亲为陪衬,并不是如此,亲者指原壤,故者孔子自称。

答案可以参考论语微子篇,周公告鲁公一语,证明“亲者”指一人,“故者”指一人。

大学讲记 中庸讲记 女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