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支气管与哮喘专题 < 疾病防治丛书 < 医学书籍 
如何辨证治疗肺胀
来源: 作者: 时间:

支气管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并发症时,可参考本病辨治。

辨证时宜辨虚实:肺胀是本虚标实之候,因此在辨证上要辨其夹有水饮、痰浊、气滞、瘀血等实邪,要在扶正的基础上祛邪,方不致伤正。夹有水饮者,水气上逆可见心下悸,气逆,面浮, 目如脱;夹有痰浊者,痰浊凝滞可见痰粘,浊痰壅塞,不易咯出,夹有气滞者,气逆胸中,膨膨胀满更甚;夹有瘀血者,面色晦暗,唇舌发青,手足青黑。

其次辨标本:肺胀兼感外邪,以致症状加重,当急则治其标,解表宣散,逐饮化痰,利气降逆,调气行血,辨其何者为主,分别施治。一俟标证得解,仍当缓图治本。如果标急本虚均较明显,亦可标本同治。

治疗上原则如下:

宣散:兼有外感者,急则治标,当宣散以祛邪。

化饮:脾肾阳虚,水饮内蓄,水气上逆,宜温化水饮。如兼感外寒者,可以外散表寒,内逐水饮。

清热:风寒化热,或痰热内盛,症见烦躁口渴,面赤尿黄,痰黄苔黄者,宜清肃肺热。

化痰:痰壅气急,痰塞难出,甚则痰迷心窍者,应化痰为治。如属痰热壅肺,宜清肺化痰;如属寒痰阻滞,则宜温化痰湿。

益气:肺肾气虚,或有脾虚,症见乏力气短,语声低怯,动则气喘,当以益气为治,气虚并见血瘀,则宜益气活血。

养阴:用于肺肾阴虚,咳嗽痰少,不易咯出,或阴虚内热,症见烦躁口渴,手足心热,舌红无苔等。

温阳:用于脾肾阳虚,冷汗自出,四肢不温,畏寒神怯,小便清长或失禁者。若因阳虚而水饮上逆,则可温阳与化饮同时应用。水饮不化,亦可单纯温阳。

纳气:肾不纳气而见呼多吸少,动则气喘,宜益肾纳气。如肾阴不足者,可以养阴合纳气同用。

皱肺:就是能使肺胀复敛之意,凡咳喘气促,动则更甚,久久不已者,在稳定期以此法持续服用,可以使病情逐步减轻,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开闭:用于痰壅气塞,痰迷心窍而神志不清。寒痰阻闭宜温阳开闭,或益气开闭;热痰阻闭宜清热开闭。

固脱:用于脱证,胸高气促,额汗如珠,四肢厥逆等证。以回阳固脱为治。

以上治疗原则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多综合应用,现分述如下:

实证

(1)寒饮射肺

①症状:外感风寒以致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咳逆喘促,膨膨胀满,气逆不得平卧,痰稀泡沫量多,口干不欲饮,苔白滑,脉象浮紧,严重者可有面浮目脱,唇舌发青,如兼见烦躁,口渴,舌苔薄黄不滑,为“寒包热”之证。

②病机分析:素有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复感外邪,寒饮相搏,上射于肺。因有外寒犯肺,故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咳逆喘促;寒饮射肺,气滞于胸,故见膨膨胀满,气逆不得平卧;因外感寒邪,故痰稀而有白色泡沫;脾不转输,津液不得上承,故见口干;胃中水饮伏留,故不欲饮水,因外寒犯肺,故苔白而滑,脉象浮紧。严重者,水气上逆,故可见面浮目脱;气滞血瘀,则见唇舌发青。郁热内生,故可见烦渴;饮邪郁而化热,故亦可见舌苔薄黄不滑。

③治法:外散寒邪,内逐水饮。

④方药: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如属寒包热证,则可用小青龙汤加石膏汤及厚朴麻黄汤寒热兼治。

(2)痰热壅肺

①症状: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化热,发热不恶寒,气急胀满,咳喘烦躁,痰黄粘稠,不易咯出, 面红,目如脱状,口干但饮水不多,舌苔黄腻质红,脉象浮数。

②病机分析:肺肾阳虚,热由内生,加之脾虚生痰,痰热相搏,壅结于内,或因脾虚生痰,或痰热素盛,加之感受外邪,外邪与痰热相合,郁遏肺气,故见发热而不恶寒,气急咳喘;痰热壅肺,气滞不通,故见胸闷胀满;痰热内盛,故见烦躁,痰黄而稠;痰热阻遏,壅逆于上,故见面红而目如脱状,肺热耗津故见口干,但又因痰热内盛,故舌苔黄腻而饮水不多;因兼感外邪,故脉现浮数。

③治法:清热化痰,下气止咳。

④方药:方用清气化痰丸加减。

如兼有表热者,可用越婢加半夏汤合小陷胸汤以治之。

虚证

(1)肺肾两虚

①症状:胸满气短,语声低怯,动则气喘,或见面色晦暗,或见面目浮肿,舌淡苔白,脉沉而弱, 此为肺肾气虚之见证。若肺肾阳虚则见咳嗽痰少,胸满烦躁,手足心热,动则气促,口干喜饮, 舌红苔净,脉象沉细。

②病机分析:肺主气,肾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脾气虚则肺气不降,肾气不纳,清气难入,浊气难出,故胸满气短;肺气不足故语声低怯,动则气耗故见气喘;面色晦暗为兼有血瘀之象;气虚则水停,故见面目浮肿;舌苔淡白,脉沉而弱亦是肺肾气虚之征。肺肾阴虚,热由内生,故见手足心热,口干烦躁;肺阴内亏,肃降无权,则咳嗽不止;肺热津亏,肾阴亦虚,故痰少不易咳出;肺失肃降,气滞于内,故胸满气短;肾不纳气,故动则气促;舌红无苔,脉象沉细属肺肾阴虚之征。

③治法:补益肺肾,止咳平喘。

④方药:方用人参蛤蚧散加减。对于久嗽不已,肺肾两虚而肺胀或肺痿者,尤为适用。对新咳有外邪者,则不能误用。

若肺肾两虚而喘者,则可用人参胡桃汤,以加强纳气归肾,降逆散饮之功。若肺肾阴虚者,则可改用百合固金汤,或麦味地黄汤,以滋养肺肾;病情稳定缓解后,可选《百一选方》之皱肺丸, 以巩固疗效;有瘀象者,则改用《普济方》之皱肺丸,以去瘀而益肺;若系肺痨发为肺胀者,宜选《证治准绳》之皱肺丸,以善其后。

(2)脾肾阳虚

①症状:胸闷气憋,呼多吸少,动则气喘,冷汗自出,四肢不温,畏寒神怯,小便清长或失禁,舌淡而嫩胖,脉象微细。

②病机分析:咳喘日久,脾肾阳虚,阴寒上逆,故见胸满;肾不纳气,故见呼多吸少,胸中气憋, 动则气喘;肾阳不足,故见冷汗自出,四肢不温,畏寒神怯,小便清长或失禁;舌淡嫩胖,脉象微细,亦属脾肾阳虚之征。

③治法:脾肾双补,温阳纳气。

④方药: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其中六味为寓泻于补,补肾而利开合,合桂附温阳之力,以纳气归元。

闭证

(1)寒痰内闭

①症状:面色青黑,四肢发凉,六脉沉伏,神志恍惚或不清,痰声漉漉,痰塞气壅,甚则舌短卷缩 ,言语不清。

②病机分析:痰塞气壅,痰迷心窍,故神志恍惚或不清,舌短卷缩,语言不清;阳虚气弱,血运失畅,则见面色青黑;阳气闭塞,则四肢凉而脉伏,总属阳气内闭之证。

③治法:温阳化痰开闭。

④方药:方用三生饮加减。

若有气虚欲脱者,可改用独参汤送服苏合香丸以解郁开窍。

(2)热痰内闭

①症状:面赤谵语,胸中闷胀,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喉间粘痰难出,甚则舌强难言,舌苔黄腻质红。

②病机分析:痰热内壅,蒙蔽心窍,则神志不清,舌强难言;痰阻气滞,故胸中胀闷;邪热内盛, 故面赤烦躁;舌苔黄腻,质红,为痰热之征。

③治法:清热涤痰开窍。

④方药:方用竹沥水送服猴枣散,或至宝丹。

脱证

①症状:胸高气促,额汗如珠,或冷汗自出,四肢厥逆,神志不清,喉间鼾声,鼻头发冷,脉微欲绝。

②病机分析:胸高气促,鼻头发冷,额汗如珠为阳气上脱;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脉微欲绝为阳气外脱,严重时上述症状可以同时出现,为生命垂危之表现。

③治法:补阳固脱。

④方药:方用四逆汤加减。亦可用参附汤送服黑锡丹,以温阳益气、救逆固脱。



  忠告:本专题丛书可能并非最新版,有关内容请勿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医学书籍〗
〖返回目录〗
 · 下页:如何辨证治疗哮病 (健康书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