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支气管与哮喘专题 < 疾病防治丛书 < 医学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治疗哮喘病的方药特点
来源: 作者: 时间: ( 字号:   )

支气管哮喘为肺、脾两脏之变,因外因诱发,肺失肃降,脾失健运,痰气交阻,闭塞气道而成为哮;喘为肺肾之变,肺失宣降,肾不纳气,心气内虚而为喘,哮与喘常相兼为病。小儿哮喘则除身体不足,外邪袭肺外,又主要是肺脾受邪所致。诚如《赤水玄珠》云:“有自幼单时,被酸咸之味,或伤脾,或伤肺,以致痰积气道,积久生热,妨碍升降而成为哮证。”从而突出小儿哮喘证病机当以脾肺与痰食之变为主,临床可见,哮多兼嗽,而喘多兼肿,皆由肺失宣肃,甚而心亦受其累,所以病在肺脾多为实证,而病在肺肾者多具虚象。

哮喘发作期多以邪实为主,治当攻邪为主,临证时,当辨其寒热痰湿之属,而予恰当处理。寒邪所致,如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痰多清稀,胸膈窒闷,畏寒,面色晦滞或青白,喜热饮而稍啜则止, 口和气冷,脉浮紧,舌白润,治疗宜温肺散寒,豁痰利窍,以自拟方冷哮饮,麻黄、桂枝、茯苓、半夏、陈皮、炙甘草、枳壳、苏子、白芥子、冬花、生葱、淡豆豉治之。若喘兼呕哕,为风寒犯肺,水饮内停,亦可用小青龙汤加苏子、款冬花、白芥子治疗。若属热邪所致,则呼吸息粗,痰粘稠而难于排出,面赤汗出,胸痛满闷,甚或作渴便秘,溺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洪数。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用自拟方清热平喘汤,桑白皮、麻黄、冬花、川贝、莱菔子、全瓜蒌、半夏、黄连、射干、杏仁、甘草,俟哮息热平之后,则予以《千金》定喘汤加紫菀、胆星长服二三十剂,使肺得清肃,以杜其哮喘的根源。临床上有火热致喘者,症见喘急上气,咳嗽,痰稠而黄,甚或无痰,即使有亦难咯出,汗出,口渴,高热不退,因肺中邪火炽盛,使肺气胀满病势急剧,宜泻火清肺,泄热平喘。自拟肺炎清解汤:白羚羊、青天葵、生石膏、麻黄、杏仁、桑白皮、地骨皮、连翘、麦冬、莱菔子、知母、甘草,如高热伤津可加西洋参、麦冬,如见心衰之象,可加生脉散。设若湿痰致喘的实证,喘而兼嗽,痰多粘腻,咯之不爽,胸中满闷。此皆由积湿生痰,或身体痰湿偏盛,日渐积累,致肺为痰壅,失去了清肃,舌苔白腻或垢秽,脉多滑或濡,治宜涤痰肃肺 ,顺气平喘。自拟方苏橘二陈汤:苏子、橘红、半夏、陈皮、茯苓、枳壳、前胡、厚朴、白芥子、炙草、生姜。兼风痰加制南星,如见化热则加山栀、黄连、蒌皮仁、川茹。至于哮喘持续状态,且体质较强壮者,常以皂荚丸:黑白丑各3g,皂荚、紫菀、甘草、桑白皮、石菖蒲、半夏各6g,胆星5g,百部6g,上药共为极细末, 炼蜜为小丸(如绿豆大),每次30丸,日2次,开水送服。本方治久哮不已,有一定疗效。

《原理》谓:“虚喘者,无实邪,元气虚也。”又谓:“虚者,气微息返,多由内伤。治疗之法虚者补之以甘温。”虚喘的辨证,多为肺虚或肾虚,又心肾同源,肺肾之虚,每致心阳不振,发而为心肾之虚,喘息之候。肺虚致喘者,气喘而促,短气,语言乏力,倦怠嗜睡,食欲减退,并见自汗或恶风。治以自拟方虚喘宁肺汤:白芍、黄芪、人参、甘草、茯苓、当归、五味子、阿胶、半夏、沉香。临床上肺虚致哮喘,甚至面目周围浮肿者,本方亦可应用。哮喘因于肾虚者,喘息而气不接续,动则喘促不止,并常有痰鸣,心悸,面色发青或紫绀,四肢畏冷浮肿。此为肾阳虚衰, 肾气不纳之症,治宜温肾壮阳,纳气平喘,自拟方为加味人参蛤蚧散:人参、炙甘草各10g,蛤蚧 2对,五味子、补骨脂、沉香、石菖蒲、白术各30g,桃肉、泽泻各60g,春砂25g,黄芪45g,细辛 20g,制法:除人参、沉香外,均以盐水润湿,饭面蒸过,共研为散剂,瓶贮,每次6g,开水送服,以喘息缓解为度,此证亦可用苏子降气汤加蛤蚧、海马、紫河车治之,蛤蚧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嗽,益精血,海马补肾壮阳,调气活血。此皆血肉有情之品,温补肾阳,填补奇督,培体内精血,祛痰之滞 ,内则温煦脏腑,外而止咳平喘,豁痰化饮,对于肺肾阳虚的哮喘,取效甚捷,故为治疗虚喘必用之品。至于心阳虚衰引起哮喘,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时心悸,神疲,此乃心阳不足,真元耗极,肾气上奔而致。治宜强心温阳,助元镇喘,常先投大剂炙甘草汤并送服黑锡丹,待气喘稍定,即改用真武汤或自拟方参芪接真汤、人参、黄芪、故纸、桂枝、炙草、阿胶、磁石、牡蛎、五味子。

此外,对于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当扶正培本,根据《黄帝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的理论,春夏季节,即以养阳之法,予人参蛤蚧散,扶阳壮肾或参苓白术散加蛤蚧海马,以温壮脾阳,如若秋冬之季,则养肺肾之阴,而予六味地黄丸加苏子、沉香、五味子治疗。哮喘缓解期多有虚中夹实的情况,而予以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加紫菀、款冬花等,长期服用,以期扶正祛邪。



  忠告:本专题丛书可能并非最新版,有关内容请勿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医学书籍〗
〖返回目录〗
 · 下页:治疗哮喘病的补肾益肺法 (健康书籍选)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