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在数千年的对梦证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梦方法,如内服方药、针灸疗法、心理情志疗法等。徐兆忠等研究认为梦证大概有以下十六种治法:
(1)宁心安神法:梦是睡眠中的心神活动,所谓“梦造于心,其原则一”(《类经·梦寐》) 。“若夫梦者,亦神不安之一验耳。”(《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梦证既然由“神不安”所引起,治疗也以宁心安神为第一要法。《血证论》云:“魂魄所主者,神也,故安神为治梦要诀。”安神药常用朱砂、磁石、琥珀、珍珠、龙骨、牡蛎、紫石英、生铁落、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淮小麦、榆钱等。方如茯苓丸、定志圆、大定心汤、安神丸等。适用于心神不安之各种梦证。
(2)养血安神法:心主血脉,藏神。心血不足,则神不守舍而睡中梦作。《杂病广要》引徐春圃之语云:“心血亏耗而神游于外,故多梦。”治当养血安神。常用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玄参、龙眼肉、何首乌、桑椹子、紫河车等,并酌加安神之品组方。方如归脾汤、养心汤、琥珀养心丹等。适应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多梦、梦魇、梦游、梦呓、梦交、梦悲喜等各种梦证。
(3)益气安神法: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则梦寐不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曰:“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汪机亦云:“阳气虚不能养神,则梦寐弗宁,而神弗藏一心。”治当益气养神。药用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五味子、茯苓、炙甘草等。方如参香散、六君子汤、人参散、益气安神汤、安神定志丸等。适应于心气不足之多梦、梦魇、梦游、梦尿、梦悲喜、梦坠、梦救火阳物等。
(4)交通心肾法: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若禀赋不足,房劳过度,肾水亏于下,水不济火,则心阳独亢;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则肾水凝聚,心肾不交,水火失济,则神志不安,梦寐不宁。《类经·阴阳之逆厥而为梦》云:“心肾不交而精神散越,故为妄梦。”治宜交通心肾。药用丹皮、生地、泽泻、麦冬、百合、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黄连、阿胶、肉桂等,方如交泰丸、黄连阿胶汤、坎离丹等。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多梦失眠、梦魇、梦遗、梦交、梦水火等。
(5)疏肝解郁:《吴医汇讲》云:“《内经》梦事,虽分脏腑阴阳,大要系心、肝两脏为主,何也?未有神魂定而梦寐颠倒者也。”肝主疏泄,喜条达,藏魂。若肝气郁结,失其条达,甚或化火上炎,则肝魂不宁,魂魄飞扬。治宜疏肝解郁,化火则宜清肝泻火。疏肝常用柴胡、香附、郁金、橘叶、青皮、枳壳、乌药、香橼皮、佛手等,方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适应于肝气郁结甚或化火所致的多梦、梦魇、梦怒、梦游、梦飞扬、梦登高等。
(6)养血柔肝:肝藏血,血舍魂,若肝血不足,则魂不得藏,不能随神往来,独自游行,而为梦寐不宁,魂魄飞扬诸证。《医宗必读》云:“魂藏于肝、肝藏血,作文苦,衄血多,则魂失养,故交睫即魇。”治当养血柔肝,以求肝治而魂安。药用当归、白芍、何首乌、阿胶、枸杞子、木瓜、生地等,方如酸枣仁汤、四君子汤等。适应于肝血不足之多梦、梦魇、梦游、梦飞扬诸证。
(7)镇肝安魂:肝肾阴亏,阴不配阳,则阳浮于上,甚则虚风内起,而使魂无所归。《张氏医通·不得卧》云:“寐中觉魂魄飞荡惊悸,通夕不得卧,是肝虚受邪也。”治宜镇肝安魂,镇肝常用石决明、牡蛎、龙骨、龙齿、代赭石、磁石等,须择加天麻、钩藤、菊花、羚羊角、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平肝熄风滋阴之品。方如《普济本事方》珍珠母丸、独活汤、镇肝熄风汤、羚羊钩藤汤等。适用于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之多梦、梦魇、梦游、梦溺、梦飞扬、梦菌香生草等。
(8)滋补肝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两者同寄相火。若肝肾阴亏,则相火内起,龙雷之火燔灼,而使心神肝魂不得安宁。《证治准绳·遗精》云:“若遇阴邪客于其窍,与所强之阳相感,则精脱而成梦矣。所谓阳强者,非脏元真阳强也,乃肝脏所寄之相火强耳。”治当滋补肝肾。常用熟地、山萸肉、枸杞子、何首乌、玄参、龟板、鳖甲、黄精等。方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一贯煎等。适用于肝肾亏虚甚则相火内动所致的梦遗、梦交、多梦、梦魇、梦死亡、梦舟船溺人等证。
(9)清热泻火:《素问·玄机原病式》云:“古人言梦者,神迷也,病热而能迁七情者,水衰道远故也。”火热之邪为发梦常见原因,清热泻火乃治梦常用方法。因热而梦,又有热在肌表、热在脏腑之分,虚火、实火之异,在肝在心,在脏在腑有别。热在肌表者,用解表清热法;脏腑虚火者,可用滋阴泻火法;本法适用于脏腑实火致梦者。常用石膏、知母、龙胆草、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竹叶、犀角、生地、泽泻等组方。肝胆实火者,方用龙胆泻肝汤、柴胡散等;心火盛者,方用清心圆、导赤各半汤、黄连散等;肾实热者,宜泻肾汤、泻肾大黄散等;脾实热者,宜泻热汤、射干汤等;肺实热者,方如白虎汤、泻白散等。
(10)清热化痰:痰热内扰,神魂不安,是多梦、恶梦的常见原因。《明医指掌·痰证》云:“夜寐不安奇怪梦……都是痰涎里面生。”《医碥》亦云:“痰在梦寐,睡时魇梦。”治当清热化痰,以宁神魂。常用半夏、陈皮、茯苓、瓜蒌、贝母、竹茹、竹沥、天竺黄、海浮石、胆南星、青礞石等组方,方如导痰汤、黄连温胆汤、礞石滚痰丸、清气化痰丸等。
(11)和胃通腑:《千金要方·养性》云:“凡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惊,夜卧飞扬。”《伤寒六书·不眠》亦云:“若胃有燥屎,大热谵语及大汗,胃中干不得眠者,邪在里也,因大承气汤下之。”饮食是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饮食不和可引起各种病变,包括梦证。治宜和胃通腑。和胃常用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白术、山楂之类。方如保和丸、越鞠丸等;通腑常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等品,方如承气汤、四磨饮子等。适用于胃肠不和之多梦、梦魇、梦饮食、梦予取、梦歌乐、梦游等。
(12)壮胆镇惊:心虚胆怯,决断无权,遇事易惊,心神不安。《沈氏尊生书·不寐》云:“心胆惧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程杏轩《医述》也认为心虚胆怯,则“鬼邪之气,乘虚而来,入于寝寐,使人魂魄飞扬,去离形骸。”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常用人参、龙齿、陈皮、麦冬、石菖蒲、茯苓、茯神、酸枣仁、龙眼肉等。方如安神定志丸、大定心汤、平补镇心丹等。
(13)祛虫安神:《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者梦相击毁伤。”周学海《读医随笔》云:“大抵虫证与痰证相类,痰多怪证,虫亦多怪证也……为怪梦纷纭。”寐中虫下作祟,令人梦寐不安,心神不宁。治当祛虫安神。常用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鹤草芽、槟榔、雷丸、贯众等,酌加安神之品组方。方如乌梅丸、化虫丸等。适应于虫证所致多梦、梦魇、梦游、梦呓、睡中齿介齿等。
(14)解表安神:外感六淫之邪,影响机体功能,可致心神不宁而发梦。如莫枚士《研经言》所谓“梦因于风”,是言外感风邪致梦;石寿棠《医原》云“燥邪……入心包则神烦意乱,轻则多言,重则谵语,闭极则神明昏乱,呓语不休,目睛频转”,讨论的是外感燥邪致梦;《医原》又云“湿属地气,地气为浊邪,浊邪最昏入神智……梦寐亦多不安,闭目即有所见”,论述的是外感湿邪致梦。治宜解表安神。常用解表药与安神药相合组方。
(15)活血化瘀:血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瘀血停滞可影响神魂的潜藏。《医林改错》云:“夜睡梦多,是血瘀。”《血证论·瘀血》亦云:“瘀血……烦梦不宁,遗精白浊……梦见先亡。”治宜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桃仁丸等。适用于血瘀之多梦、梦魇、梦游、梦交、梦遗等症。
(16)燮理阴阳:阴阳贵乎协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阴阳失调,则可致梦。《素问·方盛衰论》云:“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也。《素问·脉要精微论》曰:“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治当燮理阴阳,或滋阴,或壮阳,或滋阴壮阳并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