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他们师生二人,还在继续辩论这个问题。万章说:上面如果有馈送,就接受下来,这样经常的接受,可不可以呢?实际上这种辩论,万章是针对老师说的话,希望孟子接受别国君主的帮助,为什么不要呢?
孟子举出鲁国的末代君主缪公为例,对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事,加以说明。缪公经常派人问候子思,也经常送一些好吃的东西给他。子思最初收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基于礼貌而接受了;到后来,缪公常常送东西,子思就不敢再接受了。但是他对国君,还是不失礼貌,依照对君主、尊长、祖先、父母的古礼,朝着北方,遥遥磕头再拜,表示谢意。子思并且说:现在才知道,我的国君常常这样派人来问候,又常送东西来,并不是尊敬我,只是在养我罢了。因此他告诉送东西来的人,回去报告缪公,以后不要再送东西来了。所以从此以后,国君就没有再用这种方式送东西了。
孟子说:这件事的道理是,鲁缪公如果认为子思是一个贤人,而欣赏子思,为什么不交事给子思做?或者把子思当做一般平民,亦无不可;又为什么对子思在外表上如此有礼,好东西不断送来,但既不见面,也不向子思请教?这就不是“悦贤”之礼了。
从孟子所举子思的史实,就知古代的中国文化,在士的行为上,首先应该建立自己的人格,也就是说,一个读书人,要有良好的人品。生活固然重要,但丧失人品、气节的生活,是不能接受的。又所谓“尊者赐,不敢辞”,像子思的情形,并不适用,因为子思不是鲁缪公的臣子。
如大家所熟知,孟尝君门下三千客,所谓好客、养士,但实质上是以“犬马畜之”,有钱的人没事做,找些人来玩、谈话。在满清的时候,这类被养的人,被称为“清客”或“门客”,他们尚清谈,做事则懒洋洋的。像明末一位很有名的陈眉公,学问很好,著作很多,也有功名,可是不出来做官。但在清初的王公大臣们的筵席上,经常有他在座,所以名气很大。当时恭维他的人也很多,但也有人反对他。有一个才子因为反对他,曾经作了一首诗讽刺他,最后两句说:“翩然一只云中鹤,飞去飞来宰相衙”。
像这类清客、门客,历代都有,现在也有些老板,尤其是小开(小老板)之类的,专门有一群人陪着去喝咖啡、逛夜总会、上舞厅的。这些人可算是现代清客,在满清的小说中,又称他们为“篾片”,就是拿在手里玩玩的。像二三十年前,有些中外军人,虽然并不骑马,却终日手执一根马鞭,拿着玩的。古代的养士之风,致使知识分子往往成为人家座上的清客,因为在清谈的时候,需要他来调剂情调。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恋爱故事。大家都知道,司马相如因为文学好,后来做了官,当时文学好的人不少,汉武帝都给他们官做。司马迁在结论里说,“以优伶畜之”,这句话将历代皇帝都说尽了。例如满清的翰林院,皇帝把那些翰林们,当歌女、戏子一般来养着的,皇帝高兴了,就找他们来,作作文章,吟吟诗,娱乐一番;不高兴的时候,就养在那里,反正给很高的名位,翰林们也乐得清高自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