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孟子与离娄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传非其人交非其友
来源:儒学深究 作者:

这一段是说师道与友道之间的精神。他在这里说了一个上古的故事。

夏朝的时候,有位名叫逄蒙的人,拜后羿为师,学习射箭。当时的后羿,是最著名、最好的射箭手。后来他把后羿的本领都学到了,就认为除了老师后羿射箭比他高明之外,全天下就以他的射术为第一了。于是便从背后偷偷射了一箭,把后羿射死了。不过后羿也是曾经叛变过的人,也不是好人,现在被学生逄蒙杀掉,完全是因果报应。

孟子对这个故事评论说,这件事情单纯地来看,逄蒙叛逆射杀老师,固然有罪,是不应该的;但是后羿自己也有他的过错,可以说是自食其果。

孟子的学生公明仪说:话不能这样说吧!后羿并没有对不起这个学生的地方,而且毫不藏私,把射箭的本领都教给了逄蒙,他似乎没有什么错处吧!

孟子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只有轻重、深浅、远近上的差别而已。从远从深处看,第一,后羿本身就是一个叛逆,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第二,他选弟子眼光不够,为什么选逄蒙这样的人呢?而且教给他杀人的方法,自己就犯了错误。从佛道两家来说,如果传一个徒弟,而不考察其品性,就是“非其人而传之”,也是犯戒的。

所以怎么可以说后羿是无罪呢?孟子接着又用另外一个相反的故事来做说明。

郑国人派了子濯孺子带兵去攻打卫国,打败了,卫国派了一个名叫庾公之斯的将领去追击他。在这个时候,子濯孺子大概风湿之类的病发作了,两臂酸痛无力,不能拉弓,他说:我今日病发了,不可以拉弓,这一次死定了。于是问左右的人,卫国追兵中的将领是谁。在古代,双方交战是互相可以看见的。于是左右的人告诉他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听到是他,就说我可以活了。左右的人很奇怪,因为庾公之斯是卫国最了不起的箭手,厉害得很,为什么说可以活了?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学射箭的,而尹公之他是跟我学的,尹公之他是一个很方正的人,他收的弟子也一定是个正人君子,不会乘我有病的时候杀我,不会做出这种不合武德的非勇之事,所以我今天不会死了。

果然,庾公之斯追到面前来了,看见子濯孺子没有拿起弓箭来和他战斗,就问道:先生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不拿起弓来战斗呢?子濯孺子说:我今天有病,两臂拿不起弓来,你要杀就杀吧!庾公之斯便说:我这个年轻的小辈,是从师尹公之他学射箭的,而我的老师又是跟你学的,我不忍心以你所教的射箭技艺射杀你,尤其你今日有病不能执弓;只不过今日交锋是两国之间的大事,我也不能因此放弃自己的责任,废了公事。于是抽出箭来,拔去箭杆上锋利的金属箭头,射了四箭,就回身走了。

“乘矢”的“乘”,是古代的名数,就是四,“乘矢”就是四箭。他这是公义,还是要射,使子濯孺子受伤,但不射死。他这样做,正是公义与私情两皆不废。

孟子用这个故事说明后羿传人的不对。他这里说的这一段话,是因为他的弟子之中也和孔子的弟子一样,有些地方做得不对。像他前文所批评的乐正子就是一例,所以他教育弟子为人处世之道,也说明教授学生选择人品的重要性。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孟子在这里又用另一个比喻,来说明人品选择的道理。他说,假如像西施那样漂亮的人,如果蓬头垢面脏兮兮的不打扮,人们走过她的面前,也会捂起鼻子不看她一眼。所以一个人的人格,一点一滴都不能马虎,有一点点错事都会被人看不起。但是相反的,即使是一个大坏蛋,如果能洗心革面,也可以到祭祀大典上去面对神明的。

这是孟子的感慨,也是教育年轻人不要犯过错,有了过错则要赶快彻底地改过自新。

下页:圣人能征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