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藏密之特点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 作者: ( 字号:   )

通常一般异宗异学于密宗,或赞或毁者,统皆以密宗修持方法中若干特殊之事,作为雌黄月旦,隔靴搔痒,言不中的,且于密宗显教理趣,大抵茫然。密乘之所谓密者,究其极则,非自谓其行怪索隐,盖菩提心印,妙密难明也。若言下顿悟,法外忘象,正如曹溪六祖所云:“密在汝边”。复何秘密之有?然后返观一切世间出世间等等诸法,无非佛法。如实如是证入华严海藏境界,显密妙言,无一而不平实。

密乘中若干特殊方法,显而习见者,如礼拜、供养、护摩、念诵等法,似有异于显教各宗修持之趣。实则,如诸宗所习之禅门课诵、十小咒、蒙山、焰口等等,念诵法器,礼仪诸法,靡不来自密乘。原始佛法,以三十六道品、禅观、戒、定、慧等正统修持外,何当有此科仪?方便权化,归元无二,未可是此非彼。若论密宗之注重气脉、明点、双身等法,视为外道,则正不知菩萨道中密团法行。双身法者,乃诸佛菩萨,为诱导多欲众生,设此一方便。《法华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人佛智。”有谓即吾国古代之房中术,则有毫厘千里之谬,谓其流弊为祸,自毋庸讳!气脉、明点之术,因为密乘所特尚,而言无上瑜伽者,视此仍为方便,未可与论究竟。气脉、明点,持为调身,血气之障未除,不能变化气质,而径言证悟菩提,非狂即魔。密乘学者有言:“气不入中脉,而云得证菩提者,绝无是处。”以此视一般修持学者,盲修瞎炼,终至身病心执,愈求解脱,而愈被法缚,诚多优胜矣。他如密乘典籍中,有《内义根本颂》一书甚深,剖析人身气脉至详,取与吾国内经等书参读,精微奥妙,迥非现代解剖生理学医学等可及。惜乎世之学者,心粗气浮,未能身证实验堂奥,玩忽弃之,浅陋轻狂,岂容回护!稽之显教各宗,以及教外别传之禅宗,若禅观诸经、止观修法、宗门参究功夫,虽不特别注重气脉,而调柔身心之妙,皆寓气脉于其中矣,唯后世学者未能深入耳!

密法特点,探其原委,气脉、明点等,事非奇特。若藏密融合显密共通,罗致异术,投之一炉,应众生心,遍所知量,对症下药,别开生面,综罗组织,蔚成奇观,询为密乘特异之学。然无论其应用何种修法,统皆循有一定之五种次序,其次序谓何?曰:“加行瑜伽、专一瑜伽、离戏瑜伽、一味瑜伽。无修无证。”如礼拜、供养、护摩、念诵、研习教理等等,皆为“加行”之事。专精观想,住于禅观等等,皆为“专一”之事。定久慧生,待至脉解心开,如“仰首枝头,即见熟果”,如“拔矛刺背,顿脱苦厄”,证悟菩提,还同本得,皆为“离戏”之事(所谓离戏者,谓诸离四句、绝百非之戏论法也)。入此“离戏”三昧,向上精进,打成一片,即是一味瑜伽。再进而得到“无修无证”果位,方入圆满菩提之域。密法中此种组织,钩索一切修法之要,次第井然,允为特点矣。亦有以前修加行瑜伽,而立四瑜伽之说。

显密优劣之商榷

西藏密宗,传入汉地,早在宋末。而以元室入帝,为鼎盛时期。明代表面上虽已销声匿迹,而流行于社会间,仍未根绝。清室入关,复挟之俱来。现代开藏密先声者,即以民初西藏大德多杰格西、白尊者等,来北京弘法开其端。汉僧相率留学西藏者,为僧大勇等随多杰入藏为始。此后康藏各派大喇嘛,若诺那、贡噶、根桑、班禪、阿旺堪布、东本格西等,先后相率来汉地弘化。各地僧俗随之入藏者,风起云涌,形成一种佛学界之时髦风气。回内地传法,而专门提倡密宗者,如蜀僧能海、超一等,为其中翘楚,译经则有法尊、满空、居士张心等等。欧美方面学者,因英人势力入藏探奇者,亦络绎于道。一般知识人士,学得密法以后,翻译经典甚多,例如密法中之六种成就法,汉文译本,远不如美国伊文思温慈博士之佳。一般欧美学者,常有以密法与印度瑜伽学互混研究,几已成为一种新兴之术,渐距佛法而独立一系矣。如欧美流行之催眠术,乃瑜伽术之支流也。抗战末期,有一法国女士(中文名戴维娜),寓居成都学习禅宗。据云,学佛二十多年,曾游学于印度、缅甸、日本等地,住藏中习密法,将近十年,且遗其子随贡噶上师已达六年。以其个人游学各国所得结论,称真正佛法唯在中国,且以达摩宗(即禅宗)为最胜云。

藏密在现代崛然兴起,治佛学或专事修行者,耳目为之一新,优劣争辩,于以枝蔓。崇密宗者,则云修习密法,必可“即身成佛”,次亦可“即生成就”,最迟或三生至七生。复云:密宗学者,“即身成佛”,神通可徵。又云:密宗之方便殊胜,显密双融,皆非各宗所及,中国无完美佛法,禅宗乃邪见,且引宋代在藏弘法汉僧大乘和尚为证。毁密宗者,则云:密宗之法,乃魔外之说,托依佛教而立足。复云:密法乃偷袭中国道家方术而改头换面者。口给干戈,均为智者所笑。佛于显教,虽云由博地凡夫而至成佛,须经三大阿僧抵劫,而经云:“劫数无定”。且今生修持,孰知又非三大劫来,唯欠此一生?稽之中国历代大德,尤其禅宗,能“即生成就”,或“即身成就”者,代不乏人,而皆持律綦严,不以神通为尚。记载所传,历历可数,择其彰明较著者,如六祖展衣布山,有四天王坐镇四方,复如引头就刃,如击木石。邓隐峰禅师,飞锡腾空,倒身立化。普化禅师,振择归空,即身超脱。元硅之服岳神,破烂之度土地。黄友师弟,皆具神通。普庵师徒,神变莫测(相传之普庵咒,灵验殊胜)。唯禅宗风尚,不以神通为胜,恐乱世人知见,其密行密意,有非密法可测,岂地前菩萨所可妄议!故有赞禅宗实为大密宗也。若谓气脉、明点、双身等法,可得“即身成就”,事非显教及禅宗所能;稽之密典,修此等法,仍易落于欲界、色界之中。于光影门头事多胜境,直超圣量,立地成就,仍须有审慎抉择于其间。禅宗大德,见性之后,此等功用,不期自生,唯皆不作圣解耳。视密宗之执著胜法,又有过焉!至谓大乘和尚,宋时在藏传化,其人立说,近似禅宗,以为直指人心,乃得开悟佛性,依教修行,均徒劳耳;以是流于放逸,全无操持,后因莲花戒来自印度,陈词破难,和尚无以应答,遂放还汉土。观大乘和尚所说,尚未及禅宗所谓之知解宗徒,何论实证?以之概汉土禅宗及各宗佛法,皆纳于大乘和尚之流,实无异因噎废食耳。

论者谓密宗皆为魔外之说,拟托佛教,立言亦嫌过于草率!密宗诸法,诚为纳诸异术,容之一炉,权设普门广度,既为对待诸异学魔外之说,亦复偏逗群机,导之八大党智海,终结与第一义而不违背,则于魔外何有哉!佛所说法,五蕴、八识、天人之际、因明之说,皆非初创,亦如中土圣人,述而不作,删集以成。考之印度婆罗门及诸异学等,原有吠陀诸典,皆显见易明。岂可尽举佛法而付之魔外乎!佛所证悟之不共法行,独为第一义谛之不可说、不可思议之“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中道不二法门,此非诸异学魔外所可妄自希冀者。密法极则,以佛之正知正见为归,途中化境,皆为权巧方便。若未见本性,而证悟菩提者,心法未明,统为魔外亦可,何独于密法而斥为魔外乎!至谓密法乃偷袭中国道家方术,或谓道家乃学习密宗法门,此二争端,千古无据。要之,方法相似,且几不可分,门庭设立,各有差别,姑存而不论。或疑为远古法源,皆出于一途,源流枝蔓,因时间空间而独立发展。道家修法,常有崇密咒以及作、修、瑜伽部分之术。而密宗祖师,身为汉人者,亦大有人。如大圆胜慧法中,“辙却”、“妥噶”二法,据云:原由普贤王如来证得本具五智体性,显现五方佛,传金刚萨捶,递传极喜金刚(嘎拉多杰)至妙法喜,复传与希立省(汉人),递传信罗叔札、婆妈拉别札,至莲花生大师云云,唯密宗传法上师,不限于僧俗,而严于得法,此尤与显教各宗不同耳。观音以三十二身而应化世间,华严以万行庄严,纳诸圆觉,事非佛智,难以窥测。疑谤互从,不如自省,偏执之争,正见其未达也。东密盛行于唐宋,早已与显教合流,如禅门日诵中,密咒部分、瑜伽焰口等,随处皆是。请部密法,大致在藏经中可见,不再繁述。

学佛乃大丈夫之事,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无论志学何宗,要当以证悟无上菩提为归。若欲达此,首当自廓其胸襟,广其识见,穷理于诸说,行脚遍天下,然后以教乘戒行,滋茂福德,使能自成法器,方有相应之分。唐太宗所谓:“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有此气度,方能会万物于己。若目光如豆,心窄似拳,先入之见塞其胸中,门户之争堵其智思。无论习教学禅,若显若密,皆非所望矣!何则?佛能通一切智,穷万法源,心等太空,悲无缘起,岂局促一隅者,所可妄冀乎!

下页:《雍正御选语录》暨《心灯录》序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