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西藏后期佛法及派系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 作者: ( 字号:   )

朗达玛王毁佛灭僧之际,拉萨西南翠葆山间,有修行僧三人,出亡甘肃西南之安土,师事大喇嘛思明得具足戒。复有西藏梅鲁之僧众十人来学,复得具戒。后此诸人偕还藏土,恢复旧观。但秉持密法,掺杂神道,未为纯善。时有藏地额利王智光者,热情兴学,从东印度聘致大德法护及其弟子辈,广事译订,密乘复兴。其间密乘经典增译者,较昔为多,史称此谓后期佛学。

智光之嗣菩提光,延致阿底峡入藏弘法,尤为胜事。阿底峡尊者,一名吉祥燃灯智,东印度奔迹布人,博通显密,德重当时,曾为超严寺上座。于公元1037年(宋仁宗景佑四年)入藏,巡化各地,凡经二十载。德行所感,上下归依。藏土佛学,为之一新。中间多事翻译,并著述《菩提道炬论》,极力弘扬显密贯通之学。尊者示寂(七十三岁,公元1052年),其弟子冬顿等益闻其说,针对旧传密法专尚咒术者,别立一切圣教,皆资教诫为宗。判三士道(下士人天乘、中士声闻缘觉乘、上士菩萨大乘)。摄一切法,又奉四尊(释迦、观音、救度母、不动明王),习六论(菩萨地、经庄严、集菩萨学、入菩萨行、本生囗、法句集)。次第四密(作、修、瑜伽、无上瑜伽)。而以上乐密集为最。组织精严,迈于昔贤。遂称为甘丹派(甘丹之义,为圣教教诫之意),藏土后之分立四派,于是兴矣。

宁玛派(意即古派,俗称红教)。此即旧传前期密乘之学,大要分九乘道,应身佛释迦所说者: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报身佛金刚萨捶所说者:密乘、外道、作修瑜加,三乘。法身佛普贤所说者:内道大瑜伽、无比瑜伽,无上瑜伽,三乘。而复以无上瑜伽中之喜金刚为最究竟。行持随俗,不事律仪,但观修现显契证明空智,即得解脱云云。

迦尔居派(意云教敕传承,俗称白教)。创自摩尔瓦。其人曾三度游学于印度,师事阿底峡,复受密乘学于超严寺诺罗巴之门。得金刚萨(土垂)、婆罗诃、龙树以来之真传,精通瑜伽密中之密集,及无上瑜伽中之喜金刚、四吉祥座、大神变母等法。尤于空智双融解脱大手印等法,通达底蕴。归藏以后,授其学于弥拉莱巴。再传至达保哈解,取阿底峡《菩提道炬论》,与弥拉莱巴之大手印法,著《菩提道次第随破宗庄严论》,盖有取乎佛护中观之说以为诠释也。后因流传渐广,更分九小派,不一其说。九派中杜普派,于元初有大学者布顿者出,博贯五明,精通显密,整理注解大藏要典,创护律学密乘道甚多。立说平允,后世推重。

萨迦派(俗称花教)。创自藏王竞族曲爵保。后自藏州西百余里萨迦地方建寺聚徒教学,故得名焉。此派学说,融会显密,取清辨一系中观为密乘本义作解释。又以显教之菩萨五位(资粮、加行、见、修、究竟)。与密乘四部对合而修,以彼此互相因果。以加行位中暖、顶、忍三昧耶断所取惑,世第一法三昧耶断能取惑,同时以菩萨智慧本性光明而入大乐定。则已达显密融之境地矣。此说与宁玛派之学径庭,故又谓之新学也。

希解派(意即能灭)。以元初南印度阿囗黎敦巴桑结为始祖。其学出于超严寺,要以密乘四种断法除灭苦恼,极其通俗。有除灭三灯、夜摩帝成就法等。敦巴五度入藏行化,三传至玛齐莱冬尼,行脚一生,开化至盛云。

此外尚有爵南派。迄明万历间,此派有大学者多罗那他,博学能文,深通梵语,为译经之殿军。但此派至清初已改宗,今已无传。

上述诸派,除甘丹派专事教化以外,余均与政治有关,援引势力,施行威福。迪尔居派曾握揽藏中政治大权。萨迦派第二世,孔迦宁保,尝由元成吉思汗予以西藏统治权。复受命开教于蒙古,至第四世孔迦嘉赞,学尤精博。应元库腾汗之召入朝,依用“兰查”字体,改定蒙文,受帝师尊号。其侄第五世发思巴,更大得元帝信任,入朝为帝灌顶,亦受帝师之号,王公后妃,踊跃参加灌顶,秽迹流言,传入史乘。既而归藏统一久事分争之十三州,悉举以臣事于元。西藏之喇嘛教者,即随之通行汉土内地。内廷供养喇嘛费用,耗国库十之六七,其声势之大,岂可想象!

黄衣士派。降及明代,鉴于元代纵容喇嘛之弊,册封各派喇嘛为王,以杀萨迦派专横之势。迨永乐年间,西宁西南,有宗喀巴者出。游学全藏,目击颓败,慨然有改革之志,乃秉阿底峡之宗,采布顿之说,励行律仪,采诸派之长,而合一经咒之教融为一说。宗喀巴学行优越,德重当时,教化所及,靡然从风。门人学者,皆染黄衣冠,以别于旧时各派,故世称为黄衣派。于拉萨东南,建甘丹寺,弘传其学。后又建色拉、哲蚌二寺,为著名之三大寺焉。藏土久衰之佛法,焕然昭苏矣。

宗喀巴弟子有嘉察伯及开珠伯二大家,均能传承其学。其在甘丹住持,而传宗师之衣钵者,为大弟子法宝,遂成后世甘丹座主传承之法统。后其高弟根敦、珠巴二人,创历世转生之说,班禪(梵语意谓大宝师)、哒囧瀬(蒙语意谓大海)二人,以师弟两相约,世世互为师长,弘传教法(班禪为其师转生,哒囧瀬为其弟也),及明宪宗加以册封,势力更盛。清初哒囧瀬五世罗赞嘉错博学多才,蜚声学界,而复借蒙古和硕部(青海附近)固始汗及清朝武力,底定全藏,即置班禪于后藏,自居前藏,分揽统治之权。于是政教合一,悉掌于哒囧瀬。及至近世,班禪来汉,彼此纷争不已,权利争夺,自启纷争,岂佛法之本意,良可慨也!故后之言西藏佛学显密完整者,威以宗喀巴之传承为宗。

下页:西藏之显敦 西藏之密法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