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我说参同契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三宝关闭之后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南师 ( 字号:   )

“若门之有枢,车之有辖,庶乎一开一阖,动静各有其时,而元炁不致耗竭矣。故曰,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竭穷。”这个“一开一阖”已经很明白了。“元窍中先天祖炁”,这个“元窍”就是原来道家所讲的守窍,并不是有形的,如果大家一定要有形,最好在中宫。“先天祖炁”是道家的名称,不是人为后天呼吸修得成的,“祖炁”是本来有的。“本来鸿濛未剖,惜乎,前发乎离,以泄其明”,“祖炁”开始本来没有分,到了眼睛就变成看东西,眼神把它用掉了。“后发乎坎,以泄其聪”,到了耳朵变成听声音的功能,也泄了。“中发乎兑,以开其门”,到了嘴巴就是讲话,门打开了。所以“三者俱散而不收”,眼睛、耳朵、嘴巴,三者都是在消耗生命精神。“先天之炁,所存者几何哉”,“先天元炁”,我们生命的能源,天天在消耗,还能剩多少啊!用完了就没有了。

“必也默默垂帘”,所以修道第一步要静坐,眼睛闭起来。“频频逆听,则坎离之炁不泄矣”,你回转来耳朵不听外,反听内在,元炁自然不泄漏了。

“故曰,离炁纳荣卫,坎乃不用聪”,“荣卫”是中国医学的名辞,就是气与血,不是现在说的营养。“括囊内守,混沌忘言,则兑口之炁不泄矣。”所以初步修道就是求一个静坐的境界,像口袋一样把它封起来,里头混沌静静的,不明不暗,不说话。“故曰,兑合不以谈”,嘴巴合拢来不讲话了。“希言顺鸿濛,即所谓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者也”,“鸿濛”就是宇宙天地未分的那个境界,在这个境界中,耳、目、口三宝关起来,不与外面通才行。

下一句话要注意了,“此中秘密全在口字”,也就是说修道的秘密全在一个“口”,这个“口”呀就难办了。“此口是元关一窍,吞吐乾坤。因天机不可尽泄,姑取兑象,非世人饮食之口也,必须真师指示,方知其妙。”道家讲这里就是一个关键,这里的“口”字不是指嘴,而是指身体上同宇宙关系密切来往的地方,所以天机不可泄漏。讲到这里,每一本道书都说不清,所以只好拿个卦名来代表叫做“兑象”。 注意呀!这个“口”要打开,必须要真正修道 成功的老师,“方知其妙”。先声明在先,我是假师,不是真的,他说天机不可泄漏,我也很害怕有什么天打雷劈、五马分尸的。过去好多次提到过,这个“口”是“上口”,大家自己回想起来就懂了。

再看本文,“三者既关键”,这三个关键锁住了,“缓体处空房”,修道的人不要紧张,静坐的时候一切放松,在一个静的地方,思想宁静,归到空的境界。“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禅宗讲的“无念”是《参同契》先提出来的,当时佛教还没有进入中国;禅宗六祖所讲“无念为宗”,实际上是取用《参同契》中的话语。这里说“无念以为常”,经常做到在无念的境界。“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修道要求的是亲自证到,这个不是理论,第一要做到“无念”,“无念”做到了就是养性。下面告诉你身体不要紧张,一切放松,放松,从头脑起放松,静坐也好,平常也好,都要放松。尤其这个时代的人,眼睛、耳朵包括脑筋,六根都在紧张。所以“缓体处空房,心专不纵横”,是要专一,静到专,专到无念境界。

下页:真人的优游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