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青花瓷素来在国际市场上倍受收藏者们的青睐.1990 年3 月,清乾隆年间的一只青花反口天球瓶,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高达183 万台币的价格成交,而这种价格对于青花瓷的拍卖行情来说,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可见青花瓷的魅力有多大!
关于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据考古出上报告可上溯至唐朝,当时的青花瓷已具备了典型的青花瓷特色:釉下彩绘钻蓝的运用,高温烧制的瓷胎及透明釉的使用。
青花瓷发展到宋代,则无论在数量上及胎、釉和青花色泽的质量上都远远不如唐朝。
然而,到元代,青花瓷的制作有了飞速的发展.元代青花瓷大量外销,并为适应各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而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青花瓷.外销到土耳其、伊朗等中东地区的青花瓷以大器为主,各式圆口、葵口大盘,口径一般在40—50 公分左右,有的达50 多公分.另外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扁壶等也常见于中东地区。
在东南亚、菲律宾、印尼一带,外销的元青花瓷则以水注、水滴、小罐、小碗等小件器较常见,纹饰也以简笔草草的花纹为主,与中东地区繁琐复杂的花纹大不相同。
元代青花瓷最具有特色的纹饰应推元末时期盛行的元代戏曲故事人物题材,无论是用笔、构图皆自然流畅,画面讲究情节性、戏剧性.另外还有文人鸟意式的花、草、松、竹、梅以及鸟、兽、虫、鱼等题材,均形象生动,情趣高雅.其中也不乏富于变化、层次丰富的装饰图案。
这一类纹饰华美繁复的元青花瓷在市场中价格高昂.以八角形的玉壶春瓶为例,1990 年3 月佳士得在香港拍卖的成交价为110 万港币;稍后,5 月份索思比类似的八角玉壶春瓶卖价也达132 万港币.总之,元代青花瓷以其特殊的绘画风格及题材,代表了元代工艺艺术的最高成就,在整个中国瓷器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永乐和宣德年间是青花瓷的黄金时代,自永、宜以后,青花瓷的制作便成为瓷器的主流。
永、宜的青花瓷较元代在器形上有所革新,如大型天球瓶、单面扁壶、抱月瓶、花浇、尖底莲子碗等都是元代没有的新造型。
永、宣之后,青花瓷的发展又见衰退,直到成化才见复兴.成化时期以斗彩闻名于世,然而,成化青花瓷同样为瓷器珍品,成化青花瓷传世数量不多,量少而质精,因而在市场上身价惊人。
在清代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制作中,官窑以发展单色釉为主,青花器则多为小型饰品及日常生活品一类,纹饰规矩、严肃,图案多为龙凤、缠枝莲、云鹤、花卉、山水等题材.而康熙民窑青花瓷却呈现出活泼多样的风貌,不仅器型丰富,而且图案纹饰更具特色,大多采用满构图的设计,大量采用民间故事题材,与官窑瓷器严谨作风大异其趣。
雍正时期官窑青花器制作基本上沿袭康熙时期的风格,但更趋向精致秀雅,并出现了大型陈设器,如盘口弓耳瓶、如意耳瓶、贯耳瓶等。
乾隆时期工艺的共同特色是图案、花纹繁复精细,青花瓷器也不例外.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是清初三代中纹饰最工整、繁复的.乾隆之后,青花瓷的制作日趋没落,再也没有出现如明永、宣、成化及清三代的精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