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糊涂学大全 < 生活秘籍集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节制欲望
类别:教育人生 来源: ( 字号:   )

凡事喜欢圆满,成功要争到十分;采花挑最大的一朵,衣服穿最新的一件;外面的天空好狭小,我的理想比天高——这种少年心态,想来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吧.就像小娃娃吃糖,小小的手握满了,还要叫妈妈把糖放满他的小口袋.这种急切地向世界索取的情态,在少年时代固属可爱,但是,当一个人长大了,独立了,孤身融人到茫茫人海中去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世界很大也很小,所求的希望很近又很远,越是急切想得到的东西,越是比别物更难得,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相对于社会、相对于人生来说,个人的精力、能力、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由于世界上的物质有限,所以创造也就有限,得到的更是有限.由于这种'有限'无处不存,无时不在,它铁面无私地面对着每个人的欲望,就像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换那样不可移动,个人是无法打破这个规律的,总要循序而进,好高务远者,不免就要多跌几跤了.其实,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有所失必会有所得,付出了的,总是会有回报;而有所得也必有所失,尤其是当得到的东西超出了常人所能负担的程度,则'久暖而瘟',成为灾难.名誉、地位如此,个人的追求,也是如此.一旦超过了社会承受能力的极限,追求就成了一种虚无,一种负担.所谓大起者,必有大落,盛极者,必随衰亡。

《庄子》中有一则故事,形象他讲述了追逐欲望所遭遇的结果。

有一次庄子在林中打猎,看见一只奇异的鹊鸟由南方飞来.碰着庄子的额头飞过去,停在树林里.庄子很纳闷:'这是什么鸟? 有这么大的翅膀,可是却不高飞;眼睛这么大,却连人都看不见.'于是,他便跟随鹊鸟进了树林.仔细一看,他发现鹊鸟在树荫里对准了一只螳螂,而这只螳螂正举起臂膀准备捕捉一只在枝头鸣叫的蝉.螳螂与鹊鸟都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而没有觉察自身面临的危险.庄子见状心惊道:'唉! 凡是互相求利的事物,必然互相拖累;有心谋害他物,就招引别物谋害自己.'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句成语的由来。

这个寓言提示我们,欲望不可过大,当你的欲望对准了某个事物时,一定要审时度势,防止出现'黄雀在后'的局面.譬如,你若贪求名利,就要担心官场的倾轧;你若贪图钱财,也要担心别人觊觎你的财产.所以,一个人要想快乐的生活,最好不要有过多的欲求。

《荀子》中讲:'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人类是欲望的奴隶,不管多么贪贱的人,也会有与其相符的欲望;不论拥有多大的权力,也不会断绝欲望.但是,欲望是可以控制、管理的,借此才能建立起社会的秩序.我们的某种欲望一旦获得满足,必定会出现更高的欲望.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如果欲望可以满足,人就不会再努力,也就不会有进步.不过,欲望虽然很难满足,要无限地靠近满足,也并非做不到.被满足的欲望,就不再是欲望,想借此刺激人,其必不为所动.降低欲望的一个办法是尽可能节制欲望.聪明应该懂得制欲、节欲。

下页:谨言慎行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