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要想兼顾,总是很难的.在得失之间,应该重权衡,选择,一且认定目标,就要追求该追求的,对于失去的东西,尽量假装糊涂,不要过分重视了。
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往往斤斤计较,瞻前顾后,鱼和熊掌哪一个也舍不掉.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患得患失的生活态度.我们讲一个古人的故事,以说明这种人的可悲。
却说曹操得知刘备得了徐庶,很想召来为自己所用,苦于没有办法.一位谋士献计说,徐庶是大孝子.幼年丧父,只有老母在堂.丞相可派人把徐母骗到许昌,让她写信召儿子过来,徐庶一定会来。
曹操依计而行,厚待徐母,并让她写信给徐庶.哪知徐母深明大义,把曹操骂了个狗血喷头,就是不写。
后来赚到徐母笔迹,曹操的人就诈书一封,差一心腹人,持书径奔新野.徐庶接书,见信上说自己被曹操逮住,如果你能投降曹操,可免我一死.你应当念我十月怀胎抚养操劳之苦,星夜赶来.徐庶读完,泪如泉涌.说知刘备,刘备也不好相拦,只得忍痛离别.徐庶走时,不仅给刘备推荐了良才,又发誓终身不给曹操出谋划策.赶到许昌时,曹操远远接住.见了母亲,泣拜于堂下.徐母大惊,问他为什么来这儿.徐庶答:'因得母亲的书信,所以披星戴月赶来了! '母亲一听,即知受了曹操的骗,不禁拍案大骂徐庶,说他不知大义,被一封伪书所骗,与曹操为伍,有什么面目见祖宗呢! 说罢转入屏风后去了,在梁上自缢身亡.徐庶不胜悲痛,对曹操切齿痛恨,凡曹操送来的东西,一点都不接受。
从此以后,徐庶沉默寡语,既不为曹操出谋划策,又逃不出去,郁郁而终。
徐庶在忠孝上,选择了后者,但却逼死了母亲,成了大不孝.如果他不患得患失,他和他母亲的结局可能都会好些.写到此,再发几句议论,世事如庭前花,花开亦有花落,趋炎虽'暖,但暖后会更觉严寒之威.古人云:'勿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再观山中古木,方信闲人是福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斧必伐之,则此木必长于众目所瞩之处.只有藏于深山之中,自生自长,无人利用,最后倒成了一株珍稀的古木.得失之间,又何必锱铢必较呢? 它们原本就是对立存在而又互换的.更何况人世间的世态炎凉是'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 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既明白此,患得患失,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人生态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