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糊涂学大全 < 生活秘籍集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教子忍为上
类别:教育人生 来源: ( 字号:   )

人生于世,不可能百事百顺.人总有倒霉的时候,吃亏的时候.志向远大之人,在倒霉时应耐住性,在吃亏时应顶得住。

当年韩信受胯下之辱.一个好生男儿从一个市井无赖腿下爬过,不能说不是耻辱之事,但韩信做了.他咬住牙爬了过去,他听到了满街的讥笑,侮骂,但他深信终有一天会能报此仇.忍成为动力.这点曾国潘给其弟的信讲得很好,希望其弟能在逆境中,忍受住多种困难,不能沉沦.他在信中说:'你的忧愁焦急,想来比初十以前更厉害了吧.但是心意困苦,思虑阻塞,正是磨炼英雄,助你成功之时.李申夫曾说我怄了气从不说出来,一味忍耐,慢慢再自己努力图强,因而他引用谚语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两句正是我生来咬牙立志的要诀,不想被申夫看破.我庚戌、辛亥年间被京城权贵所鄙弃辱骂,癸丑,甲寅年间被长沙巡抚所鄙弃辱骂,乙卯、丙辰年间被江西巡抚所鄙弃辱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江之败、湖口之败,打脱牙的时候可以说是很多的了,没有一次不是和血吞下去,弟弟这次郭军之败、三个县之失,也很有打脱门牙的景象.你来信常常说运气不好,这就不像好汉的口气了.只有一个字不说,咬紧牙关,慢慢自己努力图强罢了。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许多坎坷不平之事,不如意事常有,关键是如何对待.有的人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自甘沉沦,但也有人将挫折化为动力,奋斗不止,自强不息.这是曾国藩从人生阅历中得来的深刻感受.'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一名言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唐宣宗李忱的女儿万寿公主,自幼生长于皇宫内院,再加上母后的宠爱,十分娇乖自负.当她长大之后,宣宗为她选择夫婿,要她下嫁给宰相郑絪之孙——校书郎郑颢.万寿公主得知郑颢才华出众,是一位文雅的进士,心中十分高兴,出嫁前,宣宗嘱咐女儿说:'昔日,太平(唐高宗女)、安乐(唐中宗女)二公主都因骄纵不法、干预朝政而被杀,你过门之后,定要孝顺公婆、尊敬夫婿、和睦全家,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出身高贵而轻视夫家.'宣宗还不放心,又特意给万寿公主下了一道诏书:'如不听我的嘱咐,必有太平、安乐之祸! '于是选好吉日,准备嫁妆。

按照皇室旧制,主管婚嫁的官员准备用银装饰车马,宣宗制止说:'我希望用节俭来教化天下,就必须先从皇家做起.'于是就下命令以铜代银装饰车辆。

万寿公主出嫁后,宣宗仍不放心,特地差人暗中察看公主的处事言行.一天,驸马郑颢的弟弟郑颌突然得了重病,一家人为此十分焦急,请医,探问,忙乱无暇,却不见万寿公主的踪影.原来,公主正躲在慈恩寺看戏,根本没把小叔子的重病放在心上.宣宗得知此事,心中十分恼怒,颇有感慨地对皇后说:'难怪臣家不愿和皇家通婚,实在有道理! '他出旨急召公主进宫.万寿公主已知自己偷闲看戏,不顾小叔重病之事,惹怒了父王,心中又愧又怕.进宫之后,宣宗狠狠地教训她一顿,公主也哭跪在地,请求饶恕,发誓今后改过.皇后也自责教女不严,便对女儿说:'回府定要向公婆认错.若再违背父训,必有大祸! '宣宗见女儿已知错认错,才让她回郑家.万寿公主回到夫家,不但向公婆认了错,还去探问小叔,为他煎汤熬药,精心护理.郑府上下也都称赞宣宗身居王位,严以教女的好品德。

居高位而谨慎,身为公主要关心别人,这里就有一个克制自己,忍的问题。

唐朝柳玭,做过御史大夫.他出身于高官世族之家,祖父与父亲都当过兵部尚书、刑部尚书……

唐朝的风气,权贵子弟往往斗鸡赛马,花天酒地、仗势欺人.可柳氏治家甚严.《旧唐书》上说:'他的'子弟克禀诫训,言家法者,也称柳氏.'柳玭依据所见所闻和家庭教育的经验,专门写了篇告诫子弟的文章,很有见地。

柳玭向子弟们介绍他自己幼年时听到的'先训'和'家法'.归纳起来有六条:'以孝梯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和,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来事,以气义为凶人.'讲'孝佛'家庭内部两代人之间容易团结.'恭默'讲交友之道,不但要有礼貌,而且不要议论别人的长短.'畏怯'并不是提倡胆小,而是说办事兢兢业业,时时想到有办错的危险.'勤俭'两字好懂,也确实是柳家的传统.柳家遇到灾荒年,虽然比较富裕,每人一顿也只吃一碗饭.柳仲郢三次担任节度史那样的高级地方官,却'厩无名马,衣不熏香'.这些,都给后辈做出了榜样.他反对把'交结'看得太重,就是说不赞成靠拉拉扯扯的'关系'来谋求升官发财.他所说的'气义',指的是性情偏狭,器量窄小,爱为琐细小事和别人争一日之长短,这种做法当然是应该防止的'招祸之道'。

柳玭还总结了高官子弟'坏名灾己、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五条容易犯的毛病。

第一条:自求安逸,不甘心过清贫淡泊的生活.妄尊自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第二条:不读书,没有扎实的学问,却喜欢评论时事,自己不懂,又瞧不起有学问的人。

第三条:讨厌超过自己的人,喜欢巴结自己的人.看到别人做了好事就嫉妒,看到别人的缺点就到处宣扬。

忍不仅是一种谋略,也是一种自我的修养.柳玭认为志高气扬,无顾忌的批评别人的缺点这都会招来祸害,所以他教子要谨慎从事,不要因小事就赌气,与人争长短。

人心大,有大眼光,才会有大的处世经验,有谋略,有修养.忍是一种大眼光的表现它并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

一般人待人要为善,要克己.君王待人之道也有这个问题。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明君.他不仅治国有道,而且教子有方。

唐太宗自从立了李治为太子后,每当遇到机会便去教导他.比如说,看见太子吃饭,便和他说:'你如果懂得了种田的艰难,就会总有饭吃了.'看见太子骑马,使对他说:'你若知道它的劳苦,而不把它的力气用尽,就会常常骑它了.'看见他坐船,便对他说:'水是用来浮载船只的,但是,水也可以把船倾翻.老百姓就好象是水,国君就好象是船一样啊! '有时,看见太子在树下休息,就对他说:'树木用墨线量过再加工,就会符合标准,国君听从臣子的意见,就会圣明.'

唐太宗从孩子的未来的事业出发,不放过每一个可以教育他的机会,运用形象化的暗示给他一些深奥的道理,既耐人寻味,又易于接受,确实富有艺术性。

能屈能伸是做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糊涂学的法则之一.因而有识之士在教子中,在其亲人中都反复强调这个思想.曾国藩在给其弟的信中说明了这一点.他说:'为兄我自己悟出近年能有所作为主要靠一个'悔'字诀.我过去曾自以为本领很大,能屈能伸,可进可退,又常常看到人家的不足.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才知道自己没有一点本领,凡事都能看到人家有几分正确的.因此从戊午到现在的九年,与四十岁以前大不相同,大约是以能立能达为行动的根本,以不怨不尤为行为准则.立,就是发奋图强,在社会上站得住;达,就是办事完满通融,在社会上行得通.我九年以来,痛下决心戒掉没有恒心的毛病,看书写字,从不间断,选将练兵,也非常用心,这都是发奋图强以争取站得住的工夫.所写的奏疏公文,用词再三考虑,没有一句与事实不符的话,也没有一个夸耀自己的词语,这都是完满通融以求得行得通的工夫,至于怨天我历来有所不敢,指责别人则经常免不了,但也都随时强制自己而克服这个毛病.弟弟如果想告诫自己以求上进,似乎可以考虑学习为兄丁巳、戊午两年的梅悟,然后痛下决心规谏自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默默地记住一个'悔'字,是没有什么事不可挽回的.'

曾氏在这里反复强调的是,一个人在志得意满之时,要及时抽身退步,闭门思过,以能立能达为体,不怨不尤为用,方能在人世间站得住,行得通.其聪明才智也能发挥出来,业才能有所成。

逆境要顶得住,顺境要退得下,这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顺境和逆境,你的不同处理方法也可以用'悔'字和'硬'字来表示.说得是逆境要能屈,保全自己,顺境要能伸,发展自己.文武之通,一张一驰.人生亦如此.一时清禁,一时糊涂,有胜,有败,有顺,有逆.但心中放开,便能张能驰,能屈能伸.这点曾国藩给其弟的家书讲得也很透彻,他说:'正当弟弟遇到种种不利之时,又加上最近与最好的朋友发生不和的事情,想必心情更加不好过.但事已至此,也只有采取逆来顺受的办法,仍然不外乎是'悔'字诀、'硬'字诀罢了。

朱熹曾说过:'悔'字像春天,万物都积蓄着力量才开始萌发;'吉'字像夏天,万物都生机勃勃,极为旺盛;'吝'字像秋天,万物都开始零落;'凶'字像冬天,万物都开始枯朽、凋零.又曾经以'元'字配春,'享'字配夏,'利'字配秋,'贞'字配冬'我的意思'贞'字就是'硬'字诀.弟弟在这个艰难危急之时,如果能以'硬'字效法冬天万物隐藏之品德,以'悔'字启动像春天万物萌生之时机,也许可以挽回一二吧? '

曾国藩在这里所说的'逆来顺受',并不只是消极地退让,忍受,而是积极地以退为进,蓄势待发.这种对待逆境的态度.仍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忍让,宽容,逆来顺受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愚'治智,以大法制小技也.糊涂学的奥秘也正于此。

下页:解脱执着心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