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糊涂学大全 < 生活秘籍集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不务虚名,学以致用
类别:教育人生 来源: ( 字号:   )

读书人有两大关:

一曰:名关.二曰:做关。

读书人无权无钱求什么? 求名——名垂青史,名誉传世.为了求名就要急功近利,为了扩大名声,就要包装自己,于是凡约稿必应,有出名机会必争.结果安静的书桌不在安静,人渐渐空的真成了一个名,什么都没有。

读书人满腹经论,但能不能做? 这是一个大考验.一介书生,但要有践行精神,这样学识才不会空.知行合一,道德文章,中国古人把学与用结合起来,不是没有道理.弃浮史,潜心读书,大隐隐于市。

重践行,不尚空淡,学以致用。

1.读书不可有好名之心

名如同权、钱、色一样,是一件极诱惑人的事.《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考了一辈子,50 多岁才中举,好事来的太迟了,一旦到来,他失去了控制,被屠户的岳父打了两耳光才清醒过来.读书做官,功与名相联,人们求官的同时求名.在古代也有不求官的的,但名声很大,这也是不少读书人羡慕.现代社会所谓的'包装'.不过是一种追逐名利,扩大名声经济效益的办法.名人当然很好,有人追求,有人崇拜,读书而成名的亦是如此.杂志、报纸稿约不断,好事总是有的。

其实许多读书界中的名人,苦得很.他们被那些出版社、杂志社的记者们围得晕头转向,他们手中的笔也不过是一种高雅的赚钱工具,尤其在商品社会的今天,名字同经济利益是联在一起的.文卖得多,文就贱,学问是个苦差使,那有那么多灵气,创新.到头来也不是东抄西抄而已,久了,这种名同拉平板车的倒爷没什么两样,不过是个文倒罢了。

书界的许多名人也有不少是吹出来的,如同那些假货,靠的是广告把名声弄大了,这样的名人,名字如雷灌耳,其实满肚是草。

中国古代历来反对读书求虚名.'患得患失,最是求名大病',清代大儒黄宗曦说'浮名人误人,尤实岂宜享.'什么事是都相反相成的,好事太多,必有坏遇相遇,所以'享名太盛,必多缺憾.'

这一点清人曾国藩极为清醒,他在致弟的书中认为读书为求名是最要不得的,越是想成名,为成名去学、去记,反而什么也得不到.他说,我说读书不求强记,这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一般强求硬记的人,差不多都有追求名望的念头汲汲在心,所以更加记不住.如果完全没有虚名之累,记也好,不记也好,心地宽舒,无所挂牵,反而能静下心来,或许倒能够记住一些东西,也未可知.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国荃弟不妨在实践中逐一体会。

曾氏的这个说法有几份道理.心平气和去读书,书中自有人生道理,为虚名去读书,到头来是一场空,求名不成反误身。

下页:诚信为本,和气生财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