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名湖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太湖
来源:中国名湖 类别:风景名胜 ( 字号:   )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它是长江下游,也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而在全国范围年它是第三大淡水湖.全湖面积通称36000 顷,实为2200 百多平方公里,合22 万顷.太猢湖面海拔3米左右,湖周长390 多公里,平均水深1.3米,最深4.8米.全湖蓄水量达27 亿多立方米。

太湖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泽国.湖区地势低平,海拔仅10米左右,湖河水网交织,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特点.湖的北面和东面有江南名城无锡和苏州市,西面紧邻江南低山丘陵、南面连接钱塘江三角洲.太湖猢身呈椭圆形,西部岸线弧形平滑,东岸则蜿蜒曲折,有港湾交错的特征.湖区地属北亚热带,在东南季风的影响下,气候温热湿润,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近16℃,最冷的1 月平均气温3℃左右,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28℃多,年降雨量1000—1300 毫米,夏季最多雨,更体现出水乡泽国的特殊风貌与风情。

自古以来,太湖就是一个引人入胜之谜.太湖的入湖河流多在西南部,有源于浙西天目山的苕溪,有从苏、浙、皖交界处的界岭山流出的南溪.江阴以上一段长江也有一部分水入湖.太湖的水由东面出口,经黄浦江、吴淞江、浏河分泄入长江.关于太湖的成因和变迁,历来有许多种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更增添了太湖迷人的神秘感。

有一种观点认为太湖由泻湖演变而来,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海迹湖.当第四纪后期,我国东部海面上升,古长江三角洲沦于海底,太湖区成为一个浅海湾.这个海湾后来受不断前伸的长江口沙咀的包围,变成为泻湖,这就是太湖的前身。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太湖是一个构造断陷湖.说是受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太湖地区断陷为盆地,积水成湖.由于湖盆继续下沉而造成湖面扩大,后因泥沙淤积的结果又使得湖面缩小.这期间,并未经过由海湾变成泻湖的阶段。

还有人认为太湖是堰塞湖,现在入湖的荆溪、苕溪两河原是流入长江和直接入海的.全新世中期,由于气候转暖,海面上升,长江带未的泥沙在南岸形成沙咀,堵塞了荆溪、苕溪两河的河口,于是两河的水在内部低平原上汇聚成为太湖.此说并认为太湖范围逐渐扩大,是公元8 世纪时太湖东面的沿海河流也被淤塞或河身束狭所造成的;到五代吴越国时期,因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加强,水网逐渐形成,并且元代以后黄浦江已发展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水河道,结果太湖趋于缩小,最后形成今日的面貌。

近来又有人提出陨石坑说,认为太湖是由一颗古陨石冲击坑积水成湖的.主张此说的主要根据是湖西岸的平滑弧形岸线正是陨石坑所具有的形态特征。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因湖中有洞庭山,又有洞庭之称.古太湖的范围很大,几乎包括现在的整个太湖平原.后来,随着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太湖面积逐渐缩小,并在三四千年前,分裂成为现在的太湖、淀山湖、阳澄湖等湖群.太湖就是长江三角洲平原上众多湖泊中最大的一个.近时,太湖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洞庭东山和马迹山原来都是湖中的大岛山,四面环水,由于泥沙不断淤积,现在这两个大岛山都已与湖岸相连而成半岛了.太湖目前还在缩小,太湖之谜仍在继续。

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面积36500 平方公里.太湖地区是个四周高、中间低的碟形洼地,大部分可种植水稻,而且产量很高.五代时期的吴越在太湖地区立国,南宋靠太湖地区经济维持偏安的局面,在北方建都的明清玉朝所需要的皇粮漕米,几乎全部出自太湖之滨.盛产稻、麦和蚕桑的沿湖平原,是国内重要的粮食和丝绸产地,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湖中盛产鱼虾,鱼的种类大致有鲤、鳜、鲢、青、草、鲫、鲥等八九十种,另外还有与大海联系的刀鲚、鳗鲡和河豚等洄游性鱼类.太湖银鱼有大银鱼和短吻银鱼两种,尤以短吻银鱼为特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湖南部的洞庭东山、西山因受太湖调节气候的好处,冬季比附近地区暖和,能够生长典型亚热带的果树如枇杷、柑桔、杨梅等,果品质量优良,经济收益很大.太湖名茶碧螺春,又叫洞庭碧螺春,是驰名中外的绿茶珍品.据《太湖备考》记载,相传1300 多年以前,洞庭东山有碧螺峰,石壁间有野茶数枝,山中人朱正元加以采制,其香异常,就称这种茶为"吓煞人香".后来,清代康熙皇帝到江南一带巡游,以其名不雅,改名为"碧螺春".这是传说,碧螺春实以碧螺峰所产的茶叶品质绝佳而得名。

太湖具有明显的蓄洪防灾功能.古时候,这里高处易旱,低处易涝,水旱灾害严重,所以在太湖的天然河流之间,开辟了数以百计的人工水道,横的叫塘,纵的叫浦,史称"十里一横塘,七里一纵浦".塘浦之间的陆地周围修筑堤防,就是所谓圩堤,圩内村舍相望,田连阡陌,叫作"塘浦圩田".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对此有过记述: "江南旧有圩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何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这种圩区古代的主要交通也是塘浦,乘上乌篷船,近则走亲赶集,远则载货往返苏杭等地.数以百计的湖泊和水道,纵横交织,互相串连,组成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江南水网区。

浩瀚如海的太湖,风光如画.湖中散布着四十八处岛屿,这些岛屿和沿岸的半岛、山峰合在一起,号称七十二峰.它们从浙江西天目山绵延而来,或止于湖畔,或纷纷入湖,形成了山环水抱的形势,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外有湖、碧波银浪、重峦叠翠的天然图画。

"平湖万顷碧,峰影水面浮".湖中最大也最美丽的岛是洞庭西山,全山面积62.5 平方公里,位于湖的南部,和洞庭东山隔水遥对.西山山峦起伏,太湖72 峰,西山占其41 座.耸峙于岛中央的主峰缥缈峰,又叫做杳眇峰,海拔336米.山中除寺字和避暑建筑外,主要以自然美取胜,最有特色的如秋月、晚烟、积雪、梅雪之类的四时景物.古人说西山是"虽然无画都是画,不用写诗皆是诗",确非溢美之辞.西山系由石灰岩所构成,长期受侵蚀的结果,怪石鳞峋,颇多洞穴.岛上那些玲珑透剔的太湖石,将全岛装点得颇为别致。

洞庭东山因在太湖东面而得名.东山的主峰大尖顶是七十二峰之一,山中主要古迹有紫金庵的宋代泥塑罗汉像、元代轩辕宫、明代砖刻门楼以及近代的雕花大楼等.宋塑罗汉像比例适度,容貌各异,造型正确,姿态生动,相传是南宋雕塑名家雷潮夫妇所作,制塑技艺精湛,令人赞赏.轩辕宫面阔三间,进深九檩,雄踞山垣,面临太湖,气势确是磅礴。

太湖北部的三山岛,由东鸭、西鸭和三峰三小岛联合而成,远望状若神龟,风景优美.主峰高出水面50 多米,十分幽静.山上松竹枫花遍地,令人陶醉.远观三山之妙,真难以描绘.随着气候的变化,晴明晦暗,若即若离,似断似连,忽隐忽现,恰似一只大龟嬉游于万顷金涛之间.太湖北岸层峦叠嶂,山环水复,是名胜古迹的精华集中处.最著名的有鼋头渚、蠡湖.鼋头诸是沿岸充山向西伸入湖中的半岛,形如鼋头,故名.登上鼋头,便见太湖岸边巨石卧波,雪涛飞溅,远里一碧千顷,水天相接,气势豪放."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岸边崖上,镌刻着清代无锡知事廖纶书写的"包孕吴越"和"横云"两组醒目的大字."包孕吴越"说明了太湖的襟怀广阔,气魄雄伟;"横云"是形容鼋头渚一带石壁如横在天际的一抹云彩,深化了风景的意境。

蠡湖又名五里湖,湖西边经犊山门和外太湖相通.300 多米长的宝界桥,犹如长龙卧波,将蠡湖拦腰分为两半.蠡湖亦旷亦逸,山水之间含天然风韵.湖的北岸之滨有蠡园,以水饰景,园林古典幽雅,十分精巧.假山亭台、水廊画肪,令人流连忘返.它以自然天成与人工修饰相结合,将北方园林的雄伟与江南园林的雅朴融为一体,独具风格,不愧为江南最负盛名的园林之一。

浩渺的太湖,富饶而美丽,辽阔而俊秀,其物产之丰、胜迹之多,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中堪称五湖之冠.锦绣太湖,现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保护区之一。

下一页:太平湖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