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名湖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滇池
来源:中国名湖 类别:风景名胜 ( 字号:   )

紧傍春城昆明西南的滇池,是我国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它烟波浩渺,风姿秀逸,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道最明媚的眼波。

滇池湖面海拔1885米,湖面南北长39 公里,东西宽13.5 公里,面积330 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99.5 公里.滇池是由地层断裂下陷而形成的构造湖泊.大约距今200 万年以前,滇池及其周围平原是地壳上升地区,后经过长期的侵蚀,地势低下.喜马拉雅运动之后,这里的地壳升降运动仍在继续进行.滇池及其周围平原成为较低的湖盆.滇池西侧的西山则由下陷而断裂上升,高低悬殊,流水汇聚于湖盆,形成了滇池.早期的滇池面积比现在的大得多,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环湖的沉积平原越来越宽阔,湖面日渐缩减,目前滇池面积已比早期滇池面积缩小近三分之一。

滇池向以景色佳丽,四时如春著称于世.因此,自古就是游览娱乐之所.晋宁石寨山出土一面铜鼓,上面残存一图,描绘的正是乘船游滇池.一人立于船头吹芦笙,三人扬手起舞;一人坐旁执壶张口,似在边喝酒,边唱歌.船前有游鱼和双鸭戏水.铜鼓是两千多年前的遗物,可见当时的"滇"民就已在湖上游乐了.从元代普祥的《创建官渡妙湛寺碑记》中可得知,生活于宋代大理国后期鄯阐演习(昆明城防主将)高生世,常乘舟优游"烟水杳霭"的滇池,欣赏"梵刹与滇涛相抑扬"的美景,并常停舟官渡,饮酒赋诗,被称之为"停舟烟会".上有所好,下则效之,"朝泛昆池艇,夜归官渡村",成了风行一时的习尚.至明清,到滇池观赏湖光山色的人更多,诗人骚客则在畅游之余留下了无数赞美的诗词。

滇海风多不起沙,汀洲新绿遍天涯.

采芳亦有江南意,十里春波远泛花。

——明·杨慎《春望》

昆池千顷浩溟濛,浴日滔天气量洪.

倒映群峰来镜里,雄吞万派入胸中。

——明·郭孟昭《滇池》

湖光三百里,一棹界中流.

碧汉衔波动,青山拍镜浮.

苇烟迷鹭渚,篙月挂渔舟。

——明·闪应雷《高晓登舟》

由于滇池的面积相当于杭州西湖的50 倍,因此它既有湖泊的妩媚韵致,又兼有大海的壮阔气势.朝霞夕辉,朗月疏星,薄雾轻霭,细雨晴光,滇池无时不变幻着多姿的瑰丽景象,给人以不同的美的享受。

滇池地区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滇池周围密布新石器时代的数十处遗址,出土陶片上的花纹图案已显示了先民们美学思想的萌芽.在战国至西汉的几百年中,即距今2000—2500年之间,滇池地区各族人民,创造了独具风采的青铜文化.这些精美的青铜器上雕搂浇铸了各种人物图像,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具有相当高超的艺术水平.通过青铜器上的图案,证实当时滇池地区已进入奴隶社会,并与中原和江南各地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有关学者的重视。

滇池四周美景荟萃,尤以西山最为著名.西山突起滇池之上,北起碧鸡关,中经华亭、太华、罗汉诸峰,直达南面的观音山,绵亘数十里.唐代称为碧鸡山,元明以来,称太华山;因实在城西,人们习惯称之为西山.山峦起伏,白云缥缈.好像睡佛卧于云中,故义有卧佛山之称.西山的另一美称是"睡美人",从远处眺望,它宛如一位美女屈腿坦卧在蓝天之下,她的脸、胸、腹、腿,以至下垂入水的头发,都轮廓分明,一派绰约丰姿.美人卧波,成为滇池名扬天下的一景。

西山之腹,有华亭寺,它是昆明最著名、最宏阔的一处佛教丛林.故址为宋时大理国鄯阐侯高升智的别墅.元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重建,传说上梁时有群鹤翔集,诧为华亭仙翮,因以名寺.明末清初毁于兵火,后屡次加以重修.寺外松竹夹道,浓荫蔽日,景致清幽.寺内古柏参天,殿宇巍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寺内有相当价值的文物为杨慎所撰一联: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全联描摹青山秀水,有景有人,似一轴清淡秀逸的水墨长卷。

在西山最高峰太华山腰,有太华寺.它比华亭寺早建十余年.太华寺苍深雄峻,殿阁崇丽,是西山的重要古寺.登临太华,可谓一步一景,回望滇池,但见碧波万顷,四际烟渚,桅樯如粟,水天混茫,一派诗情画意.寺内的缥缈楼和一碧万顷楼都是眺望滇池湖光山色的绝佳之处.缥缈楼殿宇雄伟,背山面湖,雄踞于群阁之上,视野极宏阔.俯视滇池,"万顷波光檐际凝,平铺一掌浮边城","万点村烟浮远树,山色空濛欲上船".一碧万顷楼,上下各三楹,登楼凭栏,可阅尽滇池烟波.群峰绵延,湖平野阔,螺峰翠盖,万象毕呈.历来文人韵士,多喜登临赋诗.明代杨慎谪滇,与诗友畅游太华,留下著名诗篇: "仙人掌上梵王台,雨雾秋清望眼开.湖势欲浮双塔去,山形如拥五华来.摩天鹳鹤窥明镜,呷浪鱼龙引渡杯.金碧西南无此境,为君扶病一徘徊."明代以前,滇池水位很高,楼前可晨看朝日浴海.夜观月轮霜影.惜明清以来.多次疏浚海口,滇池水位下降,尤其是"围海造田"更使湖面锐减,使一些动人景象大受损伤。

龙门,是罗汉山峭壁上云华洞和达天阁整个石凿工程的总称.始凿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止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据说当年石匠们用千斤索系在腰间悬空钻锥,在万丈陡壁上付出了血和汗的代价,才创造出这一奇伟宏壮、艺绝古今的杰作.云华洞和达天阁内均有许多摩崖刻石、浮雕和石像.达天阁内供奉神像三尊: 中为魁星,北为文昌,南为关圣.魁星高约1米,提斗执笔,足踏鳌鱼,形象生动,令人惊叹的是,所有的神龛、香炉、花瓶、台案、门槛、神像、碑刻等,都是就天然崖石镂空精雕而成的,古朴庄重,浑然一体.石室外有月台,护以石栏,凭栏下视,龙门高出滇池300米,正处在斧削一般垂直的峭壁之上,有壁联称: "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被称誉为滇中第一胜境的龙门,近年未兴修了迂回栈道,使过去只容两人侧身擦肩而过的栈道如流水般畅通无阻。

滇池北岸的大观搂,是我国名楼之一,也是观赏滇池景色的著名所在.大观者,丰富壮观之谓.因此楼"倚江临海",滇池西山皆可一览无余,故有此名。

美丽的滇池不仅以湖光山色享誉天下,它同时也是孕育灿烂的云南文化的摇篮,这种文化又为滇池增添了丰富而深厚的内涵。

下一页:东平湖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