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花卉与养生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菊花药用
来源: 类别:医学书籍

菊花种类繁多,大凡以单瓣味甘即甘菊者人药为胜。《本草纲目》云: “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厚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人药。”又云: “又有一种开小花,花瓣下如小珠子,谓之珠子菊,云入药亦佳。”

《本草经疏》: “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以散结,苦人心、小肠,甘入脾、胃,平辛走肝、胆,兼人肺与大肠。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诸风掉眩,皆属肝木,风药先入肝,肝开窍于木,风为阳邪,势必走上,血虚则热,热则生风,风火相搏故也。腰痛去来陶陶者,乃血虚气滞之候,苦以泄滞结,甘以益血脉,辛平以散虚热也。其除胸中烦热者,心主血,虚则病烦,阴虚则热收于内,故热病在胸中,血益则阴生,阴生则烦止,苦辛能泄热,故烦热并解。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利血气者,即除热,祛风,益血,人心,人痹,人肝之验也。生捣最治疗疮,血线疗尤为要药,疗者风火之毒也。”

(一) 药用与采集: 菊花根、茎、叶、花、实皆可入药。根正月采,叶三月采,茎五月采,花九月采,实十一月采,皆阴干备用。《本草纲目》有: “三月上寅日采苗,名曰玉英;六月上寅日采叶,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花,名曰金精;十二月上寅日采根茎,名曰长生。”

(二) 性味与归经: 味甘、苦,性平,无毒。入肺、肝经。

(三) 功能与主治: 有清热,明目,疏风,解毒之功能。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泪出,疮疗肿痛,心胸烦热,恶风湿痹等病症。《纲目》: 菊能益金、水二脏,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为治诸风头目之要药。

(四) 应用与处方:

1.风热头痛: 菊花9克,生石膏9克,川芎6克。水煎服。

2.肾虚,眼睛干燥,视物模糊,头昏: 菊花9克,枸杞9克,熟地30克。水煎服。

3.热毒风上攻,目赤头旋,眼花目肿: 菊花 (焙) 、排风子 (焙) 、甘草 (焙) 各30克。上三味,捣烂过罗为散。夜卧时温开水调服9克。 (《圣济总录·菊花散》)

4.暴发火眼: 菊花适量,开水浸泡后用水洗眼。又方: 菊花9克,蒲公英15克。水煎后,先用热气熏,水凉后洗。

5.肝肾不足,虚火上升,目赤肿痛,久视昏暗,迎风流泪,怕日羞明,头晕盗汗,潮热足软: 杭菊花、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白获苓、牡丹皮、泽泻,共为末,炼蜜为丸。 (《医级。枸杞地黄丸》)

6.肝肾不足,眼目昏暗: 甘菊花20克,巴戟 (去心) 30克,苁蓉 (酒浸,去皮,炒,切,焙) 60克,枸杞子90克。上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30—50 丸,温水或盐汤送下,食前空心服。 (《局方·菊晴》)

7.病后生翳: 白菊花、蝉蜕等份,为散。每日6—9克。入蜜少许,水煎服。 (《急救方》)

8.高血压头昏: 菊花15克,龙胆草12克,水煎服。

9.高血压冠心病: 菊花3克,山楂、草决明各15克 (捣碎) 。水煎服。日数次。

10.疗肿疗毒: 白菊花120克,甘草12克。水煎服。 (《外科10 法·菊花甘草汤》)

11.老人春时热毒风气上冲颈项,头痛面肿及眼涩: 菊花、前胡、旋复花、芍药、玄参、防风各30克,共为未。睡前酒调服6—9克,不饮酒者米汤调服。 (《遵生八笺·菊花散》)

12.服食甘菊养生方: 将玉英、容成、金精、长生四味阴干,百日取等份,以成日合捣千杵为末,每酒服一钱匕。或以蜜丸梧子大,酒服七丸,一日三服。 (《本草纲目》)

13.服食白菊养生方: 九月九日采白菊花二斤,茯苓一斤,并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或以炼过松脂和丸鸡子大,每服一丸。主头眩,久服令人颜色不老。 (《本草纲目》引《太清灵宝方》)

14.膝风疼痛: 菊花、陈艾叶作护膝,久则自除。

15.癍痘入目,生翳障: 白菊花、谷精草、绿豆皮等份,为末。每用一钱,以干柿饼一枚,粟米泔一盏,同煮候泔尽,食柿,日食三枚。浅者五七日,远者半月,见效。 (《仁斋直指方》)

16.疗肿垂死: 菊花一握,捣汁一斤,口服,此验方也飞冬月采根。 (《时后方》)

17.女人阴肿: 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 (《危氏得效方》)

18.酒醉不醒: 九月九日真菊花为未,饮服方寸匕。 (《外台秘要》)

19.眼目昏花: 用甘菊一斤,红椒去目六两,为末,用新地黄汁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九,临睡茶清下。 (《瑞竹堂方》)

20.鼻出血不止: 韭叶、菊花叶或艾蒿,用手揉搓成团。塞入出血鼻腔,即可止血。

21.头屑多: 鲜菊花叶水煮,用其水洗头,后用清水洗净,即可。

22.脓疮疼痛剧烈: 鲜菊花一把,捣烂取汁,口服,同时外涂于脓疮局部,有效。无花季节可用根。对撞伤、牙痛、干癣均有效。

23,突然耳聋: 鲜猪肝40克,鲜白菊花40克,共煮沸,日分2 次服。如一次不见效,可多服几次。

24.宿酒不省人事: 菊花晒干研未,每次一食匙。25.延年益寿: 春采菊芽,夏采叶、茎,秋采花,阴干研末,日3 次,每次4克酒服,需长期服。(以上20—25 方均见《妙药奇方》)

野菊花

野菊,生于荒郊野坡的山间石壁之中,药用价值甚高。

(一) 药用与采集: 野菊花全草药用,在秋季盛开时采,株苗一年四季均可采用。

(二) 功能与主治: 全草含挥发油,花赤色部分含菊氰甙精油。性凉,味苦,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头痛,高血压,痢下脓血,跌打损伤,疗疮痈肿,咽喉肿痛,丹毒等症。

(三) 应用与处方:

1,疗疮痈疖、丹毒: 野菊花30克,金银花30克,桑枝30克。水煎服。又方: 野菊花、芙蓉叶花各等份。晒干研末,蜜调敷患处。

2.乳痛及各种痈疽疗毒: 野菊花15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并可用全草及鲜地丁等量,捣烂敷患处。

3.腹痛下痢、便脓血: 野菊花30克。水煎服。

4.对口疮: 鲜叶适量,雄黄末少许,共捣烂外敷。

5.黄水疮、脚气: 全草,水煎洗。

6.慢性阑尾炎: 野菊花12克,败酱草12克,蒲公英15克。水煎服。

7.高血压: 野菊花30克,水煎当茶饮。

8.颈淋巴结核: 全草30克,水煎服。

9.中耳炎: 鲜叶30克,水煎浓汁,滴耳。

10.预防流脑及乙型脑炎: 野菊花15克,黄芩6克,连壳6克。水煎服。

11.痈疽疗肿及一切无名肿毒: 野菊花连茎捣烂取汁,酒煎热服,以渣敷之。《孙氏集效方》)

又方: 野菊茎叶、苍耳草各一握,共捣,人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取汗即愈。 (《卫生局简方》)

又方: 六月六日采苍耳,九月九日采野菊花,为末,每酒服三钱。

12.天泡湿疮: 野菊花根、枣木,煎汤洗之。 (《医学集成》)

13,瘰疠未破: 野菊花根捣烂,煎酒服,以渣敷之自消,不消亦自破。(《瑞竹堂经验方》)

14.麻疹肺炎: 大青叶、金银花、野菊花、海金沙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江西南昌市传染病医院方)

15.预防流行性感冒: 野菊秧子一把,鱼腥草、银花藤各一两。加水500毫升,煎至200 毫升,日服三次,每次20—40 毫升。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中国人民解放军370 医院、湖北省保康医院方)

16.防治流行性感冒: 地马庄 (蔓性千斤拔) 三斤,野菊花、细竹叶、黄皮果树叶、野棉花、苇根各二斤,木贼、批杷叶各一斤。供1000 人服,每天一剂,两次煎服。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云南省文山州方)

又方: 青蒿八份、金银花六份、马鞭草五份、野菊花、桑叶各三份。用法: 用于预防时,水煎熬浓,每人每次一中碗,每日三次,连服3—5天。用于治疗时,高烧不退加水灯草七钱,枇杷花八钱,犁口草五钱 (捣汁冲) 。 (同上书,系贵州省铜仁县漾头区卫生院方)

17.感冒: 岗梅根、地胆头、山芝麻根、救必应、山薄荷各一两五钱,金盏银盘五两,五指柑、夏枯草、狗干菜、野菊花、甘草各一两。加水5000毫升,煎至1250 毫升,成人每次15—30 毫升,日服三次,小儿酌减。注: 地胆头为菊科植物地胆草,全草人药。山芝麻为梧桐科植物。必救应为冬青科植物铁冬青。金盏银盘为菊科植物鬼见草。

18.玫瑰糠疹: 生地、元参、黄芩各一两,银花八钱,山栀五钱,赤芍、丹皮、白蒺藜、野菊花、生甘草各三钱。每日一剂,两次煎服。小儿酌减,孕妇慎用。 (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方)

19.病毒性角膜溃疡: 一见喜、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夏枯草各适量。分两次煎服 (并用3%一见喜溶液滴眼) 。属于风热型加法风药,如荆芥、防风、羌活、桑叶、菊花、薄荷、蔓荆子等;湿热型加利湿药,如藿香、苍术、黄芩、荔枝草、车前等。角膜染色转阴,留有浸润时,加用退翳药,如蜜蒙花、木贼草、白蒺藜、青箱子、草决明、夜明砂、蛇蜕、蝉蜕等。



 · 下页:菊花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