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健康之道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热环境中的营养需要
专题:四季养生 类别:健康百科丛书

气温、气湿、气流的综合作用,可引起人体过热的环境。太阳辐射或劳动环境中热源放出的热辐射,除直接作用于人体外,还可使周围物质加热,再以辐射,传导、对流散热等方式作用于人体,因而太阳辐射和热辐射是热环境中重要的致热因素。

在热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等系统发生显著变化,必然引起机体代谢增强,营养素消耗增加,大量出汗的结果使许多营养素从汗液流失,而食欲减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从而可能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的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他疾病。因此,热环境的营养和饮食问题,必须着眼于保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增强人体高温环境劳动能力和预防中暑性热性疾病。

在热环境下,机体为了散热,心血管系统负荷增加,汗腺活动增强,体温升高1℃,代谢率增高10%—20%,因而能量消耗增加,故通常每天热能供给量不应少于3000 千卡,增加植物脂肪和动物蛋白质可促进体内脂类代谢朝有利方向转变,高糖饮食可提高人体耐热能力。

热环境下组织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酥和汗氮排出增多,可引起负氮平衡,所以高温劳动者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3%—14%,每天供给量须达100克左右,并注意补充赖氨酸。高温下机体脱水可促进蛋白质分解代谢,而高蛋白饮食会增加需水量,对出汗量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此外,热环境下维生素代谢增加,汗液中也流失部分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消耗量大大增加,故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大剂量维生素B1、B2、C 乃至维生素A、E 等,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有一定的作用。

炎热季节正常人每天排汗约1—3 升,热环境下劳动出汗量可达10—15升之多。汗液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钠、钾、钙、镁、铁、铜、锌,还有硫、磷、锰、铬等,若不及时补充,会引起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影响耐热能力,容易诱发中暑。故高温下劳动时供水应充足,并注意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乐平)



 · 下页:入秋谨防秋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