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佛家养生 < 中华传统文化 :般若人生网
以佛法来防治青少年的问题
来源: 作者:

星云法师著述《当代问题座谈纪实》

今日青少年偏差行为的造成,说实在,不是没有原因的,正是其与大环境之间无法取得和谐关系,致使表现出与常态不同的变相行为,以满足需求或麻醉自己。好比在工商业社会里,父母一心一意地赚钱养家,却忽略了对子女的关怀,儿女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下长大,内心孤独寂寞,便逐渐寻求外在的支援及娱乐的刺激,或是以翘家、逃学来表现自己对家庭的不满,如此,在不良环境中长大的青少年,身心不但无法获得健全发展,也成了大家口中的“问题青少年”,更间接地构成社会问题的发生。当然,也不只是单一原因造成这些现象,举凡家庭暴力、交友不慎等等也都是影响青少年行为的因素。

站在佛家的立场,对于青少年偏差行为,观念的建立,远胜过事情发生后的辅导。比如守五戒、明是非、知人我、知罪福都是预防之道。

五戒的基本精神在于“不侵犯”,站在群我的关系上,也就是我与大众要慈悲相处,我与金钱要能知善用,我与衣食要惜福不奢,我与社会要广结善缘,我与身心要净化庄严,我与朋友要真诚对待,我与世界要注重环保,我与自然要同体共生。因此,守五戒具有止恶行善的积极意义。

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一个人没有因果观念,为非作歹还以为没人看到,其实,就如俗语所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因果是宛然存在的。所以,青少年心中建立了因果观念,自然不会胡作非为。

另外,要能分辨什么事情是有罪的,什么又是福德之事。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好比最近媒体报导“毒蛮牛事件”,歹徒即使有千面人之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警察还是有办法抓到他。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失足的人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佛家鼓励青少年朋友们,要有菩萨的心、青年的力。有了菩萨的心,大愿心、清净心、慈悲心、般若心,还要有青年的力,承担力、辨别力、自制力、带动力。另外,年轻人在观念上要有正见、要亲近正派的善知识;在智慧上要能辨别、能明理。如此,想必就能过一个愉悦的青少年时期。

下页:自闭症、体能残障;心理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