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佛家高僧 < 中华传统文化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四大佛家译经师-天竺僧人 真谛
来源: 作者: ( 字号:   )

真谛(499-569),又称波罗未罗,拘那罗陀,意译作“亲依”,是我国南朝梁武帝时来华的天竺僧人。据传,真谛为西天竺优禅尼国人,是印度大乘唯识学创始人无著、世亲的嫡传。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梁武帝曾遣使“扶南”,求请名僧及大乘经论,真谛因此携带许多贝叶梵本来华,于中大同元年(546)抵达南海(广州),后经两年来到京邑建业,受到梁武帝的接见,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年的译经生涯。那时,正值“梁季混淆”、侯景之乱,真谛不得不辗转流亡。先于549年至今之福建,得到富春令陆元哲的接纳,并招沙门二十余人助其译经,先后译出《十七地论》、《中论》、《如实论》等。552年,侯景兵败,真谛回到建业,在金陵正观寺译《金光明经》。不久又离京出走九江,后住豫章(南昌),译《弥勒下生经》等。此后,陆续在今江西、福建一带漂泊流亡,无有定所,“随方翻译”。这种“飘寓投委、无心宁寄”的孤独生活,曾迫使真谛先后三次决心回国,甚至要以自杀结束生命。

元嘉三年(562),真谛再度登舟西行,欲还天竺,因大风飘抵广州,得到广州刺史欧阳父子的挽留和优礼,迎住制旨寺译经,完成了《摄大乘论》、《俱舍释论》等著名佛典的翻译,于陈大建元年(569)病逝于广州,终年七十一岁。

真谛以一个外籍僧人只身来到中国,却时逢战乱,身处逆境,在辗转迁居中不间断地进行译经活动。他五十岁来华,七十一岁去世,前后二十余年,共译出各种经论48部232卷,这在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译经者中是极为罕见的。因此,他才跻身于四大译家之列而名标僧史。

真谛所译经论,最重要的是他晚年译成的《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转识论》、《唯识论》等,这些由印度大乘唯识学创始人无著和世亲所著的著名著作,在印度佛家史上亦属划时代的作品。自真谛翻成汉文之后,正式把大乘唯识学说传入中国,在陈隋之世,影响很大。

下页:四大佛家译经师-玄奘大师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