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佛家高僧 < 中华传统文化 :般若人生网
慧远大师:中国净土宗初祖
来源: 作者: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七月,远公大师缔结白莲社,集慧永、慧持、道生、刘遗民、宗炳、雷次宗等123人,于东林寺般若云台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精修念佛三昧,大多有定中见佛的体验。史料记载,远公禅定中三次见佛。刘遗民专念禅坐,始涉半年,定中见佛,行足遇像,佛于空现,光照天地,皆作金色。此后,净宗祖师大德多有仰慕效法,结社念佛。庐山东林寺也以净土宗第一祖庭的地位屹立于佛家之林,开山祖师慧远大师被尊为净土宗初祖。大师以东林为道场,修身弘道,著书立说,劝进护持,不遗余力,三十余载迹不入俗,影不出山。其一生德业隆盛,饮誉遐迩,鸠摩罗什大师赞称为“东方护法菩萨”,受国外僧众所钦敬。东林寺为当时南方佛家中心,与罗什所居止之长安中分天下。

《中国大百科全书》(摘录):东晋僧人。雁门楼烦人。俗姓贾。幼随舅父游学许洛。综博《六经》,尤善老庄之学。成年后从道安出家。24岁时登坛讲说,颇负盛名。东晋太元三年(378),前秦军陷襄阳,道安为前秦所留。慧远率弟子数十人下荆州,途经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匡庐清静,遂不复他往。始住庐山龙泉精舍,后住江州刺史桓伊所造东林寺,影不出山,迹不入市。时四方道俗,靡然从风,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等,均系一时之秀,咸辞弃世荣,相从游止,因而有东林十八高贤的传说。

慧远遁迹庐山,孜孜为道,务在弘法。他 对佛学的贡献有五个方面 :①毗昙。晋太元十六年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南游庐山,慧远迎请译《阿毗昙心论》、《三法度论》并为两论作序,标举宗旨,推重提倡,遂开南方毗昙学之端绪;②中观。东晋隆安五年(401)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抵长安。大弘“三论”,慧远乃致书通好,并问大乘大义,往返多次,罗什一一作答,现存18章,名曰《大乘大义章》。罗什译《大智度论》100卷。慧远以此论文繁义隐,不便初学,乃删繁就简,约为20卷;并为作序,以利初学;③净土。元兴元年(402)与刘遗民、周续之、张季硕等123人,于精舍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以来生生西方弥陀净土为期,并提倡以观想为内容之念佛法门。昙鸾以后,虽由观想而转重称名,形成净土一宗,而后人仍以慧远为净土宗之始祖;④禅法。江南素阙禅法,慧远曾遣弟子往西域求禅经。义熙六至七年(410~411)佛陀跋陀罗在长安与鸠摩罗什不和,南来庐山。慧远致书姚兴及罗什门下众僧,进行调解;并请其译出《达磨多罗禅经》2卷,自此禅法得以流行江南各地;⑤律学。先是罽宾律师弗若多罗在长安译《十诵律》,未竟而卒。后闻昙摩流支携此经来华,乃致书请求补译,由是《十诵律》乃得全本。

慧远之学,内外兼综,于儒精《周易》、《毛诗》、“三礼”,于道则擅《庄子》、《老子》,于佛则宗“般若”。著述见于著录的有《大智度论要略》20卷,《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3卷,《法性论》2卷,文集10卷,现仅存《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改名《大乘大义章》,其余都已散佚,惟《出三藏记集》、《弘明集》、《广弘明集》、《高僧传》收录其部分论、序、赞、书等,此中以《沙门不敬王者论》影响较大。(田光烈)

下页:道宣律师:佛家南山律宗开山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