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诗人的很多瑰丽诗篇流传到欧美和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珍贵的遗产。
最早被译成外文的唐诗是王涯的五言绝句《送春词》.这首唐诗由法国汉学家钱德明翻译.他是于公元1750 年奉派来中国传教的耶稣会教士,精通汉语、满语.他在其编著的《北京传教士关于中国历史、科学、艺术、风俗习惯录》丛书16 卷中,除有唐诗《送春词》译文外,还向西方介绍了唐诗及诗人李白、杜甫。
向西方介绍唐诗的先行者还有英国的德比时爵士和汉学家翟理思.1829年,德比时出版了他的专著《汉文诗解》,书中介绍了李白的生平还将王涯的《送春词》及杜甫的《春夜喜雨》译成英文.翟理思则把唐诗作为专题,集中进行了翻译和介绍。
20 世纪以来,欧美各国的文学家翻译中国唐诗蔚然成风,其中有不少唐诗被谱成歌曲和交响音乐.1905 年,德国作家贝特出版了名为《中国之笛》的中国古诗集.“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的这首名诗被收入《中国之笛》中.瑞典作曲家斯约格伦和奥地利作曲家威柏思先后把《中国之笛》中所收的唐诗谱成了歌曲.此后,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和《静夜思》,也被许多欧洲作家谱成歌曲.德国指挥家和作曲家冯·弗兰肯施泰还把李白的故事编成歌剧《皇帝的诗人》.王维的《送别》被马勒用作《大地之歌》末乐章的歌词.捷克作家科豪特也在一部声乐套曲中用了王维的《杂诗》和白居易《问刘十九》.法国作曲家罗塞尔把张籍《节妇吟》的最后两句: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谱成了一首出色的歌曲。
本世纪以来在欧美产生深远影响的唐诗译著,首推英国的阿瑟·韦理于1918 年出版的《一百七十首中国古诗选》.在他所译的唐诗中白居易的诗占了59 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当代诗人,新诗运动领导人庞德出版了以翻译唐诗为主的《神州集》,第一次把当时欧美诗人和读者最感动的体材——愁苦,突出地表现出来,他们深深感受到中国诗的强烈“现实性”.在美国新诗中,不少诗人学习中国诗人的构思,把自然意象和愁苦主题结合起来。
《一百七十首中国古诗选》和《神州集》对美国新诗运动影响很大.美国当代著名诗人W·S·默温说: “到如今,不考虑中国诗歌的影响,美国诗就不可想象,这种影响已成为美国诗自己的传统的一部分.”70、80 年代以来,美国成为西方世界唐诗研究中心.1981 年,美国成立了“唐代学会”,世界各国唐代文学研究者均可申请入会.该学会成立以来,已出版了10 辑带有年鉴性的《唐学研究专辑》。
唐诗也是法国文学界的重要研究领域.法国学者认为,唐诗是中国古诗的高峰,描写自然是唐诗的重要主题.1986 年出版了法译《云游四方的诗人》,共收集、译出300 余首寒山诗,对西方的“寒山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