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看来十分简章、却又十分费解的难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大学生物学教授格劳伯斯顿对生命之谜作过精粹的分析,提出有科学实据的、自信能为多数学者接受的六点看法,即:
1.生命有世代的连续性,不是重新产生于某一个体。因而,它并不是开始于受精。
2.人的生命亦不例外。
3.然而,受精是生命延续中的两个重要阶段的分界。由于受精,卵细胞变得活跃起来,并通过父母双方基因的结合确立了胚胎的遗传个性。
4.可是,单个胚胎并不是一个新个体。就一般标准而言,它没有与人相关的特性;就科学标准而言,它也不是一个个体,因为甚至两周以后,它还可以分裂成两个新体(孪生)。并且,生物学家还能使两个早期胚胎结合起来(至少在老鼠体内)使之发育成单一个体。
5.一些学者很早就能够从小鼠胚胎中移除细胞而不影响其发育的完成。可见,早期胚胎细胞并不是多细胞机体的特化部分。
6.只是在其发育数天后,才有可能辨别出哪些将形成胚胎,哪些将形成胎盘的细胞群。
格劳伯斯顿教授还指出,从细胞或基因水平看,人的生命存于受精之前、受精之中,及受精之后。但有一整套基因的多细胞个体的出现,是受精两周以后的事。即使在此阶段,还不能把胚胎就特指为人的个体。胚胎的所谓“人”的特征,是在后六周内慢慢形成的。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知道胚胎是否具有人体所特有的自我感觉和“内在”生命的素质。神经细胞、神经细胞间的连接、神经系统中的电活性以及神经细胞间化学信使要到受精八周后才形成,而这些表示成熟的标志中又不包括脑的高级中枢部分——它的浮现,至少还要再过四周。这就说明,在怀孕头三个月,胎儿是不具有自我感觉的,因而不能称作新生命的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