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字典籍-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古伊朗圣典《阿维斯陀》产生于何时何地?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阿维斯陀》是古伊朗宗教锁罗亚斯德教的主要经典.《阿维斯陀》(Avesta)意思为“知识”、“谕令”或“经典”,通称《波斯古经》,它是可据以对古伊朗宗教进行探讨的主要文献,是关于琐罗亚斯德教最为完备、最为丰富的宗教圣典,主要记述的是琐罗亚斯德的生平及其教义.对《阿维斯陀》产生于何时何地这一问题,学术界迄今说法不一。

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为琐罗亚斯德,该教以其名字命名.关于琐罗亚斯德本人的生平和历史,古代东西方史料中有着不同的记载.有关他的传记充满了种种神话和传奇.历史上是否确有琐罗亚斯德其人,尚待探考.琐罗亚斯德在古阿维斯陀语中称作“查拉图什特拉”,意为“黄色的骆驼”或“络驼的驾驭者”,希腊语则称作琐罗亚斯德.根据古代希腊作家的记载,他的活动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000 年至公元前600 年之间.但按照琐罗亚斯德教传统的说法,认为他生于公元前628 年,死于公元前551 年,享年77 岁.琐罗亚斯德的出生地也众说不一.一说是波斯西北部美地亚的拉格斯镇(今德黑兰郊区),另说是阿塞拜疆多尔米河湖畔的伽山。

琐罗亚斯德教的称呼有好几个,一是由于该教注重礼拜“圣火”,又有“拜火教”之称;中国古代称之为“袄教”、“火袄教”、“拜火教”.该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和中亚等地(今伊朗境内)的宗教,公元3—7 世纪时,伊朗萨珊王朝曾奉之为国教。

作为琐罗亚斯德教主要经典的《阿维斯陀》曾几经变迁,险些失传.它最早形成于公元前4 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末年,但在希腊亚历山大征服波斯时被焚毁,仅存一卷.公元前3 世纪初,安息王朝的伏洛奇薛斯一世(VologesesI)曾下令重新收集整理,把口头流传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一工作在萨珊王朝建立后又继续进行,在沙布尔二世(ShapurⅡ309—380年)执政时最后完成《阿维斯陀》21 卷,现已大多散佚.现有的《阿维斯陀注释》是在9 世纪以后用中古波斯文帕拉维语(钵罗婆语)翻译和写作,由若干分散的经典汇集而成的.到了公元18 世纪,欧洲人开始注意古伊朗宗教,他们获悉移居印度西北部的帕西人仍保存伊朗人的古老宗教经典.1723年,欧洲人始藏有获自印度的文本,但无人释读.后有法国人昂克蒂尔·迪佩龙矢志于学术探索,于1754 年赴印度寻求帕西人之圣典,并潜心于其释读,历经多年劳苦奔波和呕心沥血,终于如愿以偿.1771 年,他在牛津出版了《阿维斯陀》法译本,继而又有德译本问世.千百年来,伊朗圣典屡经增益,《阿维斯陀》何者形成较早,何者属于晚期已无从考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由形成于不同年代的诸部分辑成的.整个经典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阿维斯陀》的主体,其最古老部分——“伽泰”意译“神歌”,是祭司向神供献祭品时所唱的赞歌和祷词.第一部分主集全称耶斯那,《阿维斯陀》所属“耶斯那”的第28—34 章、第43—51 章、第53 章,共17 章,它们所使用的语言、韵律、格式与该经典其它部分迥然不同.很多学者认为“伽泰”属于公元前6 世纪上半期或中期甚至更早一些时期的作品,其体栽主要是韵文,它以古波斯文(赞德文,即阿维斯陀文)写成,此文字与印度《吠陀》所用古梵文极为相近。

《阿维斯陀》的第二部分叫“维斯帕拉特”,也称为小祭祀书,内容是有关对各种守护神等的赞颂;“维提吠达特”为《阿维斯陀》的第三部分,即驱魔书;“耶斯特”即赞颂书,为《阿维斯陀》的第四部分,内容是对各种神抵和天使的赞颂;“库尔达”也称“小阿维斯陀”,即短的赞歌或祈祷书,为《阿维斯陀》的第五部分;其它零星和片断的颂歌构成《阿维斯陀》的第六部分.从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写成了公元3 至7 世纪的萨珊王朝,它们一般是用巴列维文,即中古波斯文写成.显而易见,从《阿维斯陀》的内容上看,该经典是波斯古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宗教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大汇集。

目前,学术界就《阿维斯陀》产生的地区与时间所持的不同观点大致如下:

某些学者如德国的雅科布·达姆斯泰特认为,《阿维斯陀》形成于伊朗西北部的米提亚,所宣扬的是米提亚的部落宗教;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阿维斯陀》的发源地为伊朗东北部大夏,即令阿富汗和培吉克斯坦地区.这一说法似乎较为可取.大夏音译为巴克特里亚,为中亚细亚古国,无论是有关查拉图什特拉的传说,抑或语言领域的资料,均可为之佐证.见诸《阿维斯陀》圣典的地域和城市,无不位于伊朗东部;不久前,德国伊朗学家赫特尔以及前苏联学者瓦·瓦·司徒卢威和瓦·伊·阿巴耶夫三人提出了第三种新的假说: 最初有两种载然不同的宗教相并而存,一是阿维斯陀教,传布于伊朗东部地区(大夏),一是麻葛教,传布于伊朗西部(米提亚和波斯).嗣后,伴随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建立,两教融为一体.然而,苏联学者伊·米·季雅科诺夫对此说持异议,苏联著名的宗教学家谢·亚·托卡列夫则认为,古伊朗诸部落与古印度诸部落的分离约在公元前2000 年代,在此之前,两个部落集团的宗教信仰十分近似.这无论在两者的语言、宗教仪式、崇拜对象,还是神抵名称等诸方面均有大量的相似之处.他据此认为,嗣后,以上述古老信仰为始基,一种别树一帜的宗教即琐罗亚斯德教在伊朗人地区臻于隆盛。

由此可见,古伊朗宗教及其圣典产生的时间与地点在学术界颇有争议、尚无定论,这一问题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刘佐)

下页:“本牛流马”究竟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