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文苑艺海-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谭嗣同诗中的“两昆仑”是指什么人?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1898 年9月,光绪皇帝苦心经营的新政,被戊戌政变付之东流.康有为、梁启超东渡日本避难,谭嗣同等6 人被押上菜市口刑场,不经审讯即被处死;其中最为慷慨自若的,是被梁启超誉为晚清思想界彗星的谭嗣同。

谭嗣同在临死前夕,于囚狱里用炭渣在墙上题过一首七绝诗,这就是脍炙人口、传颂不绝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首诗借讽喻东汉党锢之祸,谴责顽固派罗织成罪的卑鄙行为,在表现自己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时,寄莫大希望于来者.后人称赞“其勇于解放旧思想之束缚,则有清一代,未有其比也”(杨荫深: 《中国文学家列传》).由于这首绝诗最后一句提到的“两昆仑”是比拟还是专称,引起了当时和后来研究者的诸多推测和猜疑,它究竟是指谁呢?

最早解释“两昆仑”的,是谭嗣同的战友梁启超.梁启超说: “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康有为),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浏阳少年尝从之受剑术,以道义相期许.”梁启超是谭的同道,在谭嗣同被捕前夕,两人还慷慨话别.可以说他对这位挚友的思想、行为是十分了解的,所以此说数十年间成为权威之言,凡涉及此绝命诗者几乎皆沿用此说.钱基博亦称,“盖怀有为及北方大侠王正谊,所谓大刀王五者也”(《近百年湖南学风》).今人郑云山《谭嗣同》和《中国近代爱国者故事》,均称“两昆仑,指康有为和王五”.李志等编《近代爱国人物剪影》还对王五此人作了介绍,说他原名白正谊,字子斌,父母双亡,年轻时为北京前门外顺兴镖局王五夫妇收养,始改姓王,因善使单刀,人称“大刀小王五”,后在反抗八国联军侵略者的战斗中牺牲.近年出版的《大刀王五传》即演其故事.据称王五在谭嗣同被捕前几分钟,还催他逃走,后来还打算劫法场搭救.在梁启超看来,王五在谭嗣同心里,乃是属于师友之类的大侠士。

可是,也有人反对说,“两昆仑”中不包括康有为.参加辛亥革命的蔡寄鸥所写的《鄂州血史》即主此说,书里则将“两昆仑”解释为王五和唐才常;后者和谭嗣同肝胆与共,他们一起在湖南开办时务学堂和南学会.诗里寄予希望的是唐才常。

30 年代,新闻记者陶菊隐的《新语林》在记述谭嗣同轶事时说,当年谭嗣同住在北京半截胡同浏阳会馆时,有两个侠士,即单刀王五和通臂猿胡七(胡致廷)“同时教授他武艺”,据说,谭嗣同有一身轻功夫,好气功,而且善于耍使各种兵刃,乃得力于他俩的精心传授.因为他俩学的是昆仑派,“浏阳(谭嗣同)绝命诗所说两昆仑是指你(指胡致廷)和王五的,因为你们都是昆仑派.“此处如果循照唐人传奇里的剑侠,似乎有些符合情理;据称梁启超不认识胡七此人,只知道谭嗣同有密友王五.另外为了使自己老师形象更高大,就配上康有为的大名。

而在蔡尚思等编的《谭嗣同全集》里,谭训聪在附注又持另一说法,“胡理臣、罗升,两仆人,《狱中题壁诗》‘去留肝胆两昆仑’盖指两仆,盖昆仑奴之称也.”注释者作此说,似以谭嗣同下狱,与仆人信件有“尔等满怀忠爱,可嘉之至”等语为凭证。

近年,对于“两昆仑”解释,也有称其中之一,即是谭嗣同本人的,这大概是从诗句里有“去留”两字,解释为一去一留,一死一生而已.有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的《论谭嗣同》篇,则将“两昆仑”解释为“康有为和他(谭嗣同)或去或留各有自己的抱负”.皮明麻的《唐才常和自立军》也说“很可能一指谭嗣同自己”,作者坚持另一个“昆仓”乃是唐才常.“因为两人为刎颈交,在此以前,谭又曾电约唐才常赴京;谭的绝命诗视才常如昆仑之杰,对他寄托无限的信赖之情.”

谭嗣同是近代中国的重要人物,他在刑场上是铮铮铁骨的好男儿,他的思想豪迈奔放,写得一手绝妙文章,又兼擅长武技,这样一个文武兼备的全才人物,他笔下的昆仑客,自然亦非等闲之辈.谭嗣同良师益友可谓多矣,在此风云际会的莽莽神州,“横看成岭侧成峰”,因而,他临死前夕所指的“两昆仑”,出自后来者和生存者的猜测,当然自有见仁见智之分了.可是谁能合乎情理、准确地解剖谭嗣同此时此刻的用心呢?(盛巽昌)

下页:王国维何故自沉昆明湖?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