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文苑艺海-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世界上第一尊佛像是谁塑造的?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在清净肃穆的佛教寺庙大殿上,供奉着高大巍峨、妙相庄严的诸佛菩萨,令人油然生发恭敬崇奉之心.但是,您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尊佛像是谁塑造的? 考诸佛教典籍和印度等国的传说,流传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至今成为不解之谜。

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因此,古代印度佛教徒,遵循佛祖生前的教诲,同时又认为佛祖有超人的妙相庄严,不应用普通人的姿态对待,所以,佛教产生后的600 年间,没有立像崇拜,当时佛教徒的礼拜主要对象是收藏佛祖舍利(即遗骨)的牵堵波(亦称塔或塔婆)、菩提树、法錀、佛座等等象征物.在著名的阿育王时代(公元前272——前232年)建造的佛陀伽那的摩诃菩提寺中,虽然见到不少雕塑图案的佛座,而佛座上却无佛像可见。

但是,事实尽管这样,而在佛经《增—阿含经》却记载着在释迦牟尼在世时,曾出现过两尊特殊的佛的雕像.经文说: “佛祖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弟子们多有懈怠,既不听法,也少修持,为使弟子们渴仰求法,佛陀不带侍者,往至三十三天的忉利天宫为生母摩耶夫人说法,三月不还人间,优填王思慕成病,与群臣商议,以牛头脑檀木造作了五尺高的如来像.波斯匿王知道后,也以紫磨黄金铸造佛像,及至释迦返回人间,旃檀佛像往迎,佛为之授化曰: “汝于未来作大福田,广度众生”.据此,世间上第一尊佛像当为旃檀像,造像权应属跋磋国的优填王,波斯匿王的紫磨黄金像只得屈居第二。

可是,东晋高僧法显法师在《佛国记》中却说: 在拘萨罗国舍卫城(今印度北境塞特马赫特区),居民们传说: “佛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九十日,波斯匿王思见佛,即刻牛头旃檀作佛像,置佛坐处.佛后还入精舍言: ‘吾般泥洹(即逝世)后,可为四部众作法式,此像应是众像之首,后人所法者也’.佛于是移住南边小精舍,与像异处,相去二十步”.铸造紫磨金像的波斯匿王变成了旃檀像的雕造者了。

后于法显200 多年的唐代玄奘大师游学印度时,在跋蹉国首都赏弥城(今印度北方邦柯散),见到优填王所刻旃檀佛像说: “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余尺,有刻旃檀佛像,上悬石盖,邬陀衍那王之所作也.灵相间起,神光时照.诸国君王持力欲举,众多人众,莫能转移,遂图供养,俱言得真,悟其源迹,即此像也,初如来成正等觉已,上升天宫为母说法,三月不还,其王思慕,愿图形像,乃请尊者没特伽罗子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宫,亲观妙相,雕刻旃檀.如来自天宫还也,刻旃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 ‘教化劳耶,开导未世,实此为冀! ’”(见《大唐西域记》)

玄奘法师所说,与法显相似,只是雕造佛像者又回归到邬陀衍那王,即上述《增一阿舍经》所说的优填王.此外,在《观佛三时经》、《优填王作佛形像经》、《经律异相》等佛教典籍中都说优填王是牛头旃檀像的雕造者.而在印度与东南亚各国,除了斯里兰卡坚持波斯匿王造作旃檀像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把该像造作权归之于优填王。

据《世界宗教资料》1982 年第4 期所载陈贞辉先生的译文说,最近有位美国学者P·S·阇尼发现了早先未曾重视的用巴利文写的《五十本生故事》,其中有一则故事说: 释迦牟尼在某次说法时叙述他过去世当转轮王时所发生的一件事情后,波斯匿王即回到王宫,精心选择了一株完美无缺的檀香树,雕刻成一尊佛像,以报答佛祖说法之恩,这则故事过去只流传在东南亚佛教国家,故鲜为人知.这样的首尊佛像塑造权已众望所归于优填王时,这篇译文的出现,又转移了佛学研究工作者的视线,不得不再次考虑波斯匿王首先造像的可能性。

令人感兴趣的是这尊旃檀佛像富有传奇意味的奇特经历.玄奘大师从印度游学回国途经瞿萨旦那国媲摩城(今新疆策勒县治以北沙漠中),闻之土人说曰: 邬陀衍那王(即优填王)的旃檀佛像,在佛逝世后,竟凌空降至易落伽城,因该城民众安乐富饶,不加珍敬,以致天雨沙土,填满此城,佛像即东迁媲摩城.类似说法也见之北魏杨衍之的《洛阳伽蓝记》: “从未城两行二十二里,至捍么城,南十五里有一大寺,三百余众僧,有金像一躯,仪容超绝,妙相凛然,而恒东立,不肯西顾,父老传云,此像本从南方凌空而来”.这里所说的捍么城与前说的媲摩城读音相仿,仅是一音之转,因疑是同一城市,只是旃檀像换成金像,也未说明具体来历而已。

在《清凉寺缘起》与《优填王所造前檀释迦瑞像历记》等有关史料中,我们看到了这尊旃檀像在中国的传奇经历: 佛像雕造后一千三百零五年,鸠摩罗琰持瑞像至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一带),供奉内宫,后秦弘始三年(401年),高僧鸠摩罗什(罗琰之子)奉像至长安,以后,刘宋高祖移像至江南龙光寺,隋开皇九年又移置淮南扬州长乐寺,南唐天福年间供奉在金陵(今南京)长失寺,宋太祖乾德二年安置东京(今开封)开宝寺,宋太宗时又移置供奉在启圣禅院,最后供奉在北京宏仁寺,该寺俗称旃檀寺之名即由此而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寺被焚,这尊稀世之宝的世上首尊佛像从此下落不明,据说被帝俄劫走,真正成为千古之谜.(董健身)

下页:是谁创作了非洲原始岩画?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