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苑艺海-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贝多芬的“不朽的爱人”是谁?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1827 年贝多芬死后,人们在他写字台的一个秘密抽屉里发现了三封情书以及他昔日的恋人特雷莎的肖像.信没有寄出,日期也不完全,其中第一封上注明是“7月6日,早晨”,其它两封信分别写着: “7月6日星期一,晚”和“7月7日,早晨好! ”甚至连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都没有,只是在7月6日早晨的那封信上写着: “致‘不朽的爱人’”。

信一开始就是: “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我.”

结尾则是: “镇静吧,只有镇静才能考虑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达到同在一起的目的——镇静——爱我! 今天——昨天——我两眼簌簌地落着泪,思念着你——为了你——你——我的生命——我的一切——愿你一切如意——啊! 永远爱我啊——切莫误解你爱人一颗最诚挚的心.永远是你的,永远是我的,永远是我们的.”

信中洋溢着热烈而充满激情的话语: “不论我身在何处,你都随我同在,尾随我的梦幻,我与你切切私语.”“没有你——一切都会变得索然无味的.”“你会理解的,因为你知道我对你的如此忠诚;没有任何女人能永久占据在我的心上——永不——永不! ”“我心已决,我要漂泊远方,直到能飞也似地扑在你的胸怀,只有在你的身边才能心安虑定,我的灵魂被你拥抱,然后才能飞向精神的王国.”

贝多芬的爱情故事本来就富于浪漫气息.他一生作曲不断,也恋爱不断,到处扮演罗密欧的角色.对爱情的体验: 渴望、追求、幻想以至破灭、痛苦,构成了他音乐创作的重要素材.这三封书信揭示了这位音乐巨匠内心深处隐密的世界,给他的爱情经历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也激起了研究者们浓厚的兴趣.现在学者们几乎一致推定,这些情书不象是贝多芬的习作,而是相当郑重地写给他所心爱的某位女子的.关于信的年份存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写于1811—1812 年.有的认为是1801—1802 年,还有推测可能写于1806—1807年,而这位无名的“不朽的爱人”究竟是谁? 这个问题更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人猜测可能是朱丽叶·吉采尔获;有人认为是约瑟芬·布鲁斯维克;还有人认为是约瑟芬的姐姐特蕾莎·布鲁斯维克。

朱丽叶·吉采尔获是意大利歌唱家,比贝多芬小14 岁.他们初次相识是1800 年在布鲁斯维克家里.两人热烈地相爱了.贝多芬灵感勃发,在1801年写成了著名的《月光》钢琴奏鸣曲,献给朱丽叶.很可能贝多芬向她求婚了,而朱丽叶也准备接受他的请求,但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终于,1803 年朱丽叶嫁给了加伦堡伯爵.但朱丽叶似乎对贝多芬仍感眷恋.在和加伦堡订婚后,有一天她对表姐特蕾莎说: “我想离开加伦堡,如果我不必降低自己的身份,那么我要嫁给那难看但高贵的贝多芬”.而贝多芬对她仍有某种爱情和兴趣,他说: “我曾得到她真挚的爱,此事绝不能和她跟她丈夫之间的感情相提并论.”18 年后,贝多芬还激动地说: “我从她那里得悉,她的丈夫非常穷困,为了救济他,就去请求一位富商,送给她500 弗洛林”.基于这些表述,有人认为,把贝多芬信中所云“不朽的爱人”视作朱丽叶,似乎并无不妥。

朱丽叶给贝多芬内心留下的伤痕和空缺不久就由她的两位表姐约瑟芬和特蕾莎填补了.这俩姐妹出身于匈牙利贵族家庭,贝多芬与她们来往相当密切.特蕾莎终身未嫁,约瑟芬则结过婚。

1804 年约瑟芬在她第一个丈夫约瑟夫·戴姆伯爵死后,就和贝多芬产生了浓厚的爱情.这年冬天,贝多芬每隔一天就去拜访约瑟芬.他们的感情到第二年春天后达到了高峰,但遭到布鲁斯维克家的反对.没有多久,爱情泯灭了.1808 年约瑟芬与史特克伯爵相识,不久就结了婚.但实际上约瑟芬仍然很依恋贝多芬.她曾对姐姐特蕾莎悲伤地说,出身高贵的人要按自己的愿望选择意中人是多么不容易.贝多芬学学者卡茨纳森还推测,1813 年出生的约瑟芬幼女米莎娃可能是约瑟芬同贝多芬的女儿.可见,把约瑟芬作为“不朽的爱人”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还有人认为,把特蕾莎作为“不朽的爱人”可能性更大.贝多芬的这三封信是和特蕾莎的肖像藏在一起的,足见特蕾莎在贝多芬心目中的地位.贝多芬比她大5 岁.两人虽早已相识,但相互亲近,双双坠入情网要到1809年以后了.他们的感情十分合拍.特蕾莎多才多艺.她把自己的肖像画赠给贝多芬,并在上面题了辞: “致罕见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上帝的宠儿.T·B·”贝多芬则把他的《升F 大调奏鸣曲》献给特蕾莎.双方的感情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特蕾莎特别喜欢而且多次引用贝多芬的一句格言: “助人为乐和行善是人的高贵品质.”她还这样写道: “从哥德……赫尔德和贝多芬……这些美好的心灵和他们的作品中,发现了人的崇高和神圣,这是件何等幸福的事啊! ”两人似乎始终都没有把对方淡忘.贝多芬晚年时,有位朋友无意中见到他捧着特蕾莎送给他的肖像哭泣,并自言自语道: “你这样美,这样伟大,和天使一样! ”最后,他把这幅肖像和他的三封情书一起放在了那个秘密的抽屉里.因此,特蕾莎很有可能是那位“不朽的爱人”。

上述几种说法很早就出现了.而近年,贝多芬学的研究者梅纳德·所罗门又另辟蹊径.认为这三封信是贝多芬在1812 年写给安东尼·布伦塔奈的.收信地址是在卡尔斯贝得,信中曾有这样一句话: “每星期一、星期四邮车从这里开往K 地”.这里“K”就是指卡尔斯贝得.这位安东尼·布伦塔奈比贝多芬小10 岁,在她18 岁时就嫁给了法兰克福商人弗兰茨·布伦塔奈.布伦塔奈一家在1809—1812 年间住在维也纳.1810 年贝多芬结识了这一家人,不仅成为安东尼的好朋友,而且也受到她丈夫以及她10 岁的女儿马克西米连的热情招待.1812 年7月5日,安东尼一家到卡尔斯贝得住了一阵.从时间和地点上看,安东尼是符合收信人的条件的.当时安东尼很不愿意回法兰克福,想尽了一切办法推迟行程.当遇到贝多芬后,安东尼立刻被他吸引住了,并且觉得越来越需要他、依赖于他了.但贝多芬显然不愿背上破坏道德的罪名,所以他一面在信中表白了对安东尼炽热的爱情,同时也流露出由此而产生的痛苦: “你的爱使我无比幸福,同时也使我堕入了不幸的深渊.此时我需要的是一种稳定而平静的生活,——我们之间的关系能做到这一点吗? ”信没有发出,但不久贝多芬却去了卡尔斯贝得.这年年底,安东尼一家按期回到了法兰克福,以后贝多芬再也没和他们见面,虽然相互间仍一直保持着联系.这个事实似乎表明,贝多芬最后婉拒了安东尼的爱情,而这恰恰又与信中的内容相符合.所罗门的这些论点抛开旧说,对信的内容和意义作出了独特新颖的解释.尽管其中有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但他的看法大体上也还是能够自圆其说的。

“不朽的爱人”究竟是谁? 是朱丽叶? 是约瑟芬? 是特蕾莎? 还是安东尼? 或是另有其人? 问题的答案,大概只能永远留在贝多芬的心中了.(彭涛)

下页:川剧高腔音乐来源于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