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山川名胜-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泰山无字碑是何人所立?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泰山极顶玉皇殿门外,有一方高6 米、宽1.2 米、厚0.9 米的长方形石表,白中透黄,形制古朴,石上无字,因此人们称之为泰山“无字碑”.对这方巨碑古人曾有吟咏,“东海长流石未枯,山灵爱宝隐元符.纵教烈焰焚经史,致使秦碑字也无”(明王在晋).“荒碑无篆迹,山亦解亡秦”(清王乘笑).“本意欲焚书,立碑故无字.虽云以身先,大是不经事”(清乾隆皇帝).从这些诗句看来,泰山无字碑是秦始皇所立,且立碑意在焚书.泰山无字碑果真是秦始皇所立吗?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开始第二次出巡,当他进入今山东省邹县后,“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辞曰: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这段记载提供的证据确凿,说明秦始皇在泰山上立碑是刻有文字的,绝不是无字之碑.焚书事发生在三十四年(公元前213 年).秦始皇不可能在6 年前就有焚书的计划,可见,无字碑与焚书之举风马牛不相及。

秦始皇的泰山碑早已不存.现存岱庙的秦碑,是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胡亥诏书,丞相李斯篆书镌刻的.该碑原立于玉女池旁,高不过四五尺,有222 字.宋代刘跂曾摹其文,当时尚可辨认146 字.明嘉靖年间将碑移至碧霞祠时,仅剩29 字.这方石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之一,也是保存李斯手迹的珍品.元代郝经在《太平顶读秦碑》诗中盛赞李斯的书法“拳如钗股直如箸,屈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顾炎武在《山东考古志补录·辨无字碑为汉碑》文中,将秦始皇碑与秦二世碑混为一谈,显然属考证中的失误。

泰山无字碑不是秦始皇所立,这是毫无疑义的.那么,这方石碑究竟为何人所立呢? 看来立于汉武帝时是有可能的。

汉武帝即位不久,就有封禅泰山的念头.据《西汉会要·封禅》记载,“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艾安,缙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窦太后不好儒术,使人微词赵绾等奸利事,按绾、臧,绾、臧自杀,诸所立皆为废.”这段记载说明汉武帝即位之初其所以未能如愿封掸,一是巡狩、封禅的仪式未制定好,二是窦太后暗中所阻,迫使鼓吹封禅的儒生赵绾、王臧自杀,以惩一儆百.这样,封掸之事便暂时搁下了。

司马相如的死,使汉武帝有了旧话重提的机会.司马相如死后留有一封遗书,力劝武帝上泰山封禅.于是,汉武帝召集五十余名儒生,讨论、起草封禅仪式.竟然数年拿不出方案来,因此,封禅之事又暂搁下。

武帝自公元前141 年即位,30 余年后,即元封元年(公元前110 年),终于走出皇宫,踏上登泰山封禅的旅程.武帝到泰山是在公元前109 年初,当时“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上遂东巡海上,四月还至奉高,上泰山封”(《封禅书》).这说明武帝确是在泰山顶竖过碑的,但史籍上只载“立石之泰山颠”,却没有“刻所立石”的记载,这又证明武帝所立的是一方无字碑,这方无字碑与现存的无字碑位置相似,是在泰山极顶,极有可能泰山无字碑就是汉武帝所立。

顾炎武力主泰山无字碑是汉武帝所立.他说: “始皇刻石之处凡六,《史记》书之甚明……无不先言立,后言刻者.惟于碣石则云刻石碣门.门自是石,不须立也.古人作史,立字之密如此.使秦皇别立此石(指无字碑),秦碑焉得不记? 使汉武有文刻石,汉史又安敢不录乎? ”

顾炎武的设问是很有力的,但仍有令人疑惑之处.《泰山志》载《阮氏封泰山论》称“秦始皇、晋武帝、隋文帝、唐太宗议封禅或行或不行,非也.此皆易姓一天下之君,当刻石纪号也.汉武帝、魏明帝、北齐文宣王、唐高宗、玄宗、宋真宗、明成袒封禅或行或不行,亦非也.此非易姓一天下之君,不当刻石纪号也.”意即不是开国皇帝,是没有资格在泰山刻石纪号的.因此,汉武帝只能立石而不能刻字.但是,汉武帝可以援引秦二世的方式大颂他的文治武功,不致于仅是为封禅而封禅,而放弃在泰山碑上留下文字的机会的。

封禅是封建帝王祭天地的大典,“自古受命帝王局尝不封禅”(《封禅书》),传说从上古至周成王时,有72 王到泰山封禅,《封禅书》只记下无怀氏、尧、舜、周成王等十二君王.可以断言,泰山无字碑绝不是72 王中的某王所立.也有人认为,泰山无字碑原是有字碑,只是饱经风雨,字被风化剥蚀殆尽,以致无迹可寻.风化说未必可信.现存无字碑石的风化并不严重,且在宋朝时才被称之为无字碑.假设是秦碑,二世碑在宋代时尚可辨认出146字,这方石碑不可能剥蚀得一字无存.若是汉碑,更不会剥蚀得那么严重。

笔者虽倾向泰山无字碑为汉武帝所立,但还没有更充分的证据,所以提出来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去进一步探索!(周启志)

下页:“东临喝石”的碣石今在何处?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