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山川名胜-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五岳是相哪几座大山?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提起五岳,大家马上就会想起这样的说法: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其实,这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而已,五岳究竟是哪几座大山,历来有许多争论。

《尚书》中只有东南西北四岳而无五岳之称.《史记·五帝本纪》引《尚书·尧典》,记述尧以治水和禅位询问四岳之官,将舜摄行天子事时,则巡狩四岳之地.里边只提到了东岳岱宗,其余三岳则没有记载.裴骃《史记集解》引郑玄曰: “‘四岳’,四时官,主方岳之事”;张守节《史记正义》引《伪孔传》曰: “‘四岳’即上羲、和四子也,分掌四岳之诸位,故称焉.”全国既分为四个区域,就在东西南北四个区域中各选一个名山作为代表,称之为岳.《史记·封禅书》亦录《尧典》之文,并补出了其他三岳的名称和所在: “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在记述完这四岳以后,又在里边加上这么一句: “中岳,嵩高也”,“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五岳的概念,这时才较为明确地出现。

五岳的名称,始见于《周礼·大宗伯》和《大司乐》,但它并没有说明五岳是哪几座大山.《史记》才定为岱宗(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这五个确定的大山,但五岳到底是指哪几座山,却是众说纷纭.《尔雅》说: 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把黄河南面的华山,西面的吴山(即岳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南),东面的泰山(即岱宗),北面的恒山,长江南面的衡山,视为五岳.同是《尔雅》,又有第二种说法: 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霍山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北五里,又叫天柱山.郑玄注《周礼·大司乐》中的四镇五岳,把岱、衡、华、岳、恒作为五岳,同《尔雅》前一说;注《大宗伯》则据《尔雅》的第二说,以泰、华、霍、恒、嵩为五岳.唐代的贾公彦为此作疏时则说: 《大宗伯》之注中的五岳是据东都而言的,《大司乐》之注中的五岳是据西都而言的.但到底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楚。

由于历代对五岳的看法和说法纷纭不一,就有人试图对此作出“历史的解释”.邵晋涵《尔雅正义》说: 冀州之霍山,与泰、衡、华、恒,唐虞之五岳也;华、岳、泰、恒、衡,周之五岳也;泰、衡、华、恒、嵩高,汉初相承之五岳也,泰、华、霍、恒、嵩高,武帝所定之五岳也.金鹗《求古录札记》则认为: 岱、衡、华、恒、霍太,唐虞夏之五岳也;岱、衡、华、恒、嵩高,殷之五岳也;岱、衡、华、恒、吴岳,周之五岳也.霍太山在今山西霍县东南三十里。

据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考证,则又有与上述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秦始皇时尚无现在的所谓“五岳”观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天下名山大川整理一遍,以旧时秦国的门户崤山为界,定其东边名山为五: 太室、恒山、泰山、会稽、湘山;其西边名山七: 华山、薄山、岳山、歧山、吴山、鸿冢、渎山.今天的所谓“五岳”,还分散在东西两边.汉代,讲黄帝故事的申公说: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 华山、首山、太室、太山、东莱.”(见《史记·封禅书》)这都是黄帝常游的地方,华山在今陕西,首山在今山西,太室在今河南,泰山和东莱在今山东,都在黄河流域.由于这样的分配法没有按汉代疆域的实际情况来划分,所以汉武帝另行分配,以太室为中岳,泰山为东岳,安徽的天柱山为南岳,华山为西岳,恒山为北岳,用来显示国土的强大.后来因为安徽位置还不太“南”,所以又改以湖南的衡山为南岳。

统治阶级的划分名山大川,往往是出于加强统治、显示国力的目的,所以任意改动,造成了历史上纠缠不清的“五岳之谜”.五岳是东西南北中五座大山的结合体.下边,举中岳的例子,就能看出历来对“五岳”的争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历来都将河南的嵩山作为中岳,如《尔雅·释山》就说: “嵩高为中岳.”但胡渭的《禹贡锥指》认为: “隋朝以霍山为冀州镇,历代因之,号曰中镇,即古之中岳,周仍以唐虞时太岳为中岳.”此谓因袭隋时唐虞以山西霍山为中岳.邵晋涵《尔雅正义》说: “唐虞时霍太山为岳,是为中岳,名谓《禹贡》而不见《帝典》者,霍太山在冀州帝都之内,非巡狩所至,故略而不言.周营成周,华山在王畿之内,故为中岳.……嵩高在虞夏时,谓之外方,不以为中岳.”就是说,唐虞时的中岳是山西霍县的霍太山,华山是西周时的中岳,而嵩山最初并不是中岳.金鹗《求古录礼记》: “中岳之名,历代随帝都而移,尧都平阳,舜都蒲阪,禹都晋阳,皆在冀州之域,故并以霍太山为中岳.殷汤都西亳,在豫州之域,故以嵩高为中岳.周武王都镐,在雍州之域,故以虞山为中岳.”中岳的争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那统括五山的“五岳”了.(良安)

下页:中国古代有否“罗马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