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太空生活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太空之旅-天街漫步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千百年来,天宇之门紧闭着,地球人只能站在地面上仰望它的庄严和神奇,猜测它的奥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至此,人类推开了天门,在天空上自由翱翔,在宇宙中潇洒地行走,赴外星球去拜访,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从地面扩展到大气层和宇宙空间。

天街漫步

人乘飞船到太空飞行不易,人要到飞船之外的茫茫太空行走,更是一件危险的事。

1965 年3月18日,前苏联在"东方"号飞船上,又进行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太空进军。

"上升"2 号飞船载着别利亚耶夫和列昂夫驶进地球轨道.环绕地球飞行.格林泥治时间8 点30 分,40 岁的列昂诺夫检查了一下自己特别的宇航服和安全带,打开飞船密封舱,在太空上迈动了双脚.他的宇航服是一件桔黄色的特制衣服,有十几层厚,具有隔热、防辐射功能.太空的温度即使高达300℃或低到—100℃,宇航员都处在恒温中不受影响.宇航员戴的增强树酯盔帽上还有通信设备可与舱内乘员通话.一根5 米长的脐带和安全带连在宇航服上,脐带源源不断地输送氧气,记录宇航员的器官功能和生理反应; 安全带以防宇航员飘走回不了飞船。

列昂诺夫悬空着翻了几个空翻,似乎并不费力,他又试着做了几个体操动作,也轻飘自如,迈动的双脚也全然没有地球上悬空迈步不知所措的感觉.他在太空行走了12 分09 秒,由于飞船座舱的出口窄小,他又花十分种才钻进舱口回到了飞船上。

三个月后,即1965 年6月5日,35 岁的美国宇航员怀特从"双子星座"4 号飞船中走了出来,当然他也系着带子.与列昂诺夫不同的是,他手里拿着一支宇宙枪,不过枪里发出的不是子弹,而是高压气体,它产生的反作用可以帮助宇航员调整位置.怀特在空中漫步了22 分钟.他通过无线电耳机话筒与驾驶"双子星座"号飞船的人为伴聊天,不时地靠宇宙枪从这里移到那里,拍摄了很多宇宙、地球的照片.怀特在漫步天街时曾纵声大笑开心之极.列昂诺夫、怀特的太空行走,证明了人能够在真空、超低温、没有重力、充滿宇宙射线和流星的十分危险的太空环境中停留、活动,并且不会丧失思维和工作能力.这为人类进一步挺进月球,带来了喜讯。

然而,想在太空中自由地行动,一根保驾的脐带和安全带却成了累赘,而且太空行走是一件很令人疲惫的事.因为失重使物体间缺乏摩擦力和阻力,一点能量就能使你无休止地保持某一种运动,宇航员想控制自己的行动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一种"太空摩托艇",也称喷气背包.它的外形像一把有扶手和踏板却没有座位的椅子,高1.25 米,宽0.83 米,重150 千克,有两套压缩气箱,内装12 千克液氮.每套压缩气箱都有12 个喷嘴,每个喷嘴可产生0.7 千克的推力.宇航员把它背在背上,通过扶手上的开关控制压缩气箱的12 个微型喷嘴,依靠喷管射出的压缩氮气形成各个方向不同大小的反推力实现行走自如。

1984 年2月3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宇航员麦坎德利斯和斯图尔特分别使用这种背包,飞离到距航天飞机97 米远的地方,各进行了2 个多小时的舱外活动,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不系安全带的行走。

以后前苏联宇航员维克多连科和谢列布罗夫1989 年9月6日乘"联盟"FM—8 号飞船上天进入"和平"号轨道站工作后,也背上了与美国喷气背包类似的装置,从1990 年1月8日到2月5日,他们走出轨道站座舱5 次到太空中行走.他们的喷气背包叫"宇宙小艇",也叫"太空自行车",它重200千克,靠32 个喷嘴(其中16 个备用)喷射压缩空气产生动力,速度可达30米秒,并能在舱外飞行6 小时,可运送100 千克的仪器设备,小艇有独立的供电和遥控系统.在2月5日第五次太空行走中,维克多连科乘宇宙小艇演练了各种状态的运动控制,并在小艇的前部安装了轮型自动分光仪,测量X射线和伽玛射线的空间动力特性,以考察空间站周围的辐射情况.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停留了3 小时45 分钟,行走了200 多米。

随着各种新型宇航服和代步工具的出现,太空行走越来越频繁,而且从最初的试验型走向了实用性.最著名的大概可算是1992 年5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首航中的宇航员太空徒手"活捉"卫星的事了。

1990 年3月美国"大力神"火箭发射一颗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国际通信卫星"6 号未能成功,卫星被扔在了距地面362 公里的一条无用的轨道上,白白地飘荡了两年.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奉命拯救这颗"生灵",让它起死回生."奋进"号飞近卫星后,一开始,两名宇航员出舱想用一根长4.5米的捕获杆捉住卫星,但是稍受触动,卫星就剧烈地晃动、飘飞,两次捕捉都没有成功.5月13日,3 名宇航员互成120 度角排开,围住卫星然后飘到卫星前同时用手抓住卫星,使它稳定以后再用捕获杆卡住卫星,慢慢地将卫星拉回航天飞机的货舱里,徒手捉卫星的整个过程达1 小时47 分.后来,宇航员又为这颗卫星安装了一个固体发动机,把它放回了太空.14日下午,"国际通信卫星"6 号发动机点火,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这颗卫星价值1.5 亿美元,卫星投入使用后每天可收入24 万美元。

1993 年12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7 名宇航员再一次表演太空杂技,在天上修好了哈勃巨型天文望远镜.过去,对于失灵的卫星是用航天飞机拖回地面修好后,再进行施放的.太空修理哈勃并为它更换零部件的做法,使人类在太空的活动领域更加扩展,可以为人类飞往火星等外星球途中修复和组装航天器提供借鉴的经验.1995 年2月9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宇航员作太空行走回收了一颗"斯巴达"天文观察卫星,以试验新型宇航服的保暖性能和在太空中操纵大型物体的技巧,为将来建造国际空间站作准备。

下页:冯·布劳恩的水星计划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