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机器人是中国首创的吗?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是哪个国家发明的?海内外学者各执己见,有力主印度说的,也有坚持中国论者,学者们旁征博引,相互诘难,争论颇为热烈,迄今尚无定论。

力主印度说的大都为海外学者.他们的论证依据是佛典《生经》卷三《佛说国王五人经》中佛陀在说法时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时第二工巧者,即以材木,作机关木人,形貌端正,生人无异,衣服颜色,黠慧无比,能工歌舞,举动如人……国王闻之,命使作技.王及夫人,升阁而观,作技歌舞,若干方便,跪拜进止,胜于生人,欢喜无量.便角盻眼色視夫人.王遥见之,心怀愤怒,促敕侍者,斩其头来,何以盻眼視吾夫人".工匠"白王言,愿自手杀,勿使余人,王便可,则拨一肩榍,机关解落,碎散在地.王乃惊愕,吾身云何盻于材木,此人工巧天下无双,作此机关,三百六十节,胜于生人,即以赏赐亿万两金".佛陀生活在公元前600 余年的印度,这个机关木人当然是最早的机器人。

国内学者则坚持中国说.他们引述《列子·汤问》中的下述故事: 周穆王西游归国途中,有僵师献"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視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颔其首,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視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僵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視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全合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 废其肝,则目不能視; 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 “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学者们认为: 周穆王即位于公元前1001 年,逝世在公元前947 年,早于佛陀300 多年,中国理所当然地摘取了机器人首创的桂冠。

有人提出疑问说: 两千多年前的印度和中国,尚处在文化落后时代,怎有可能出现先后两个机器人,是否系作者虚构捏造.论者解释说: 中印两国祖先的聪明才智是无比惊人的,自古就有許多促进人类文明的划时代创举.佛陀发现"一滴水中八万四千虫"的细菌学说,黄帝发明指南针,张衡创造候风地动仪,其精密灵敏为当今世界科学工作者所普遍赞颂,所以,中印两国的古代思想宝库中出现这样两个机器人的天才创造,在情理上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也有人质疑问道: 《佛说国王五人经》与《列子》中的两个机器人的故事,除了文字相异以外,其奇特的构思与诡橘有趣的内容如出一人之手,这种惊人的相同之处是偶然的巧台,还是有意的承袭?如是承袭,又是谁受之于谁?这样又形成了扑朔迷离的新的谜题,促使学者们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讨论,引出了两种绝然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 《佛说国王五人经》中的机关人故事,是译者竺法护来华之后,为了弘法的方便,汲取了《列子》中僵师故事渲染而成的.此说受到批驳说: 佛经中出现伪品,确属事实,著名佛学家吕微先生在其编注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中的附疑伪目中,仅经、密二藏即有伪经二十四部七十卷之多,但伪造的目的,或由于封建帝王为护维并巩固其统治(如武则天的《大云经》),或农民起义领袖为号召群众扩大队伍(如《弥勒现生经》),也有外道为迷蒙信众(如《高王经》)等等,但这些伪造目的对竺法护来说,都不能对号入座.稽诸历史,竺法护法师,音译昙摩罗刹,原籍月氏,世居敦煌郡(今甘肃敦煌),幼年即从师游历西域各国,精通各地语言,在当地声望极隆.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 年)至愍帝建始元年(公元313 年)先后在长安、洛阳等地悉心翻译佛经,备受朝野钦敬,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僧和翻译家.他戒行精严,于戒律丝毫无犯,决不敢违犯妄语根本大戒而伪造经文的.专家们曾考证过他生平翻译的175 部佛经,译笔谨严,完全忠实原经,绝无杜撰虚构的痕迹,因之工匠故事伪造之说,不攻而自破。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列子》是承袭佛经而敷演成僵师故事的.据考证,《列子》是战国人列御寇所作,早已佚亡.传世的《列子》是与竺法护同时的西晋人张湛编纂的.张把已作托名列御寇所著,出发点已不纯正,其内容大都是抄录先秦的某些材料而成,有的还显然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因之可以断定偃师故事是承袭佛经而来.由于今本《列子》辞藻华丽,其大部分内容反映了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腐化颓废世界观,因此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也有学者以审慎的态度说,以上两说,仅是主观的分析猜测之说,缺乏客观的事实根据.由于印度政治形势的变化,佛教在印度早已衰败,梵文佛经丧失殆尽,今天已无从看到《佛说国王五人经》的梵文版本,而古本《列子》也因失佚而难窥其貌,所以究竟是谁承袭于谁,不必早作结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展和藏学研究的深入进展,可能在东南亚各国和藏文佛经中发现《佛说国王五人经》,到那时谁承袭谁以及谁是机器人的首创者即可不辩而自明,这是要仰仗佛教和历史考古界的共同努力的。

下页:鉴真和尚双目有没有失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