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刘备都是英雄,但在使用人才上,刘备却远远高出诸葛亮.刘备在时,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为爪牙,許靖、糜竺、简雍为宾友,其他李严、吴壹、魏延,人才辈出,大都可以独当一面,发挥自己的专长,而在诸葛亮时期,就众星寥落、孤月独明了.归结起来,大体有以下三个问题:
(一)不善于选贤任能.偏爱谨小慎微之辈,而对确有特长的雄才隽士,往往求全责备,个能宽容.如李严,与诸葛亮同受刘备托孤,同为两大辅政大臣,才能与资历可与诸葛亮相匹,相偶有过失,即贬为平民,流放终生; 如廖光,自诩为诸葛亮第二,长沙一失,便置之"闲散",最后放逐汶山: 对刘封,说他"刚猛难制",劝刘备借上庸之败而除之.事实上,这些人才,只要使用得当,都是可以建功于后世的。
(二)用人不善于扬长避短,发挥部下特长.如马谡,曾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著名策略,是一个谋略人才,不该用为战将; 如魏延,为刘备亲拔,曾委以独当一面的重任,并累建战功,而诸葛亮却常排斥于门墙之外。
(三)不重視人才的培养.刘备在时,诸葛亮主要是坐阵成都.方法施废,整理戎旅,正是他的特长,刘备死后,诸葛亮事必躬亲,出将入相,独力支撑,辛辛苦苦,压抑了人才的成长.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都是用他们的长处来补救自己的短处,诸葛亮有萧何、管仲国之才,却没有萧何、管仲用人之智,终于劳碌奔波,未能成就大业.已至于他所培养的主要接班人,缺乏实际工作的全面培养和锻 炼,所以他一旦撒手西归,就后继无人,蜀汉就从此一蹶不振了。
以上意见,只是就"神化"了的诸葛亮的智者形象提出一些看法,没有全面否诸葛亮的意思.相反的,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干,光明磊落的政治品质,以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尽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