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古代科技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技术-灌钢
来源:学生百科图书 类别: ( 字号:   )

世界上,在1740年坩埚制钢法发明之前,最先进的制钢技术,是算中国古代创造的"灌钢"冶炼法。

"灌钢",又称"团钢".它是由生铁和熟铁合在一起冶炼得到的一种含碳量较高、且质地均匀的优质钢,(含碳量在0.05%~2.0%的铁称为钢).这种具有独创性的灌钢冶炼方法,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明了.除了那些无名英雄之外,从文献记载上,我们知道的这种先进技术的最初实践者,就是北朝东魏、北齐间(公元550年前后)的著名冶金家綦毋怀文。

綦毋怀文是个讲究"道术"的人,在北齐的信州做过刺史.他曾炼造出一种"宿铁刀".这"宿铁",就是后世所说的"灌钢".《北史·艺术列传》里记录有他的这一发明创造.书中记载说:

"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綦毋怀文制造有宿铁刀.他的方法是,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灌注到熟铁上,这样几度熔炼,就成了钢了.钢炼成之后,他便以熟铁作刀背,用钢作刀锋,并用动物的尿和油脂来淬火.用这种方法制造的宿铁刀,能一下子砍断30 多块叠放在一起的胄甲片。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綦毋怀文不仅最早实践了"灌钢"冶炼法,还创造了畜尿和油脂两种淬火介质,这是綦毋怀文在钢的热处理技术上的一大创新.在綦毋怀文之前,人们一般都用水作为淬火的介质,而綦毋怀文用牲畜尿和动物油脂作为冷却剂,一方面扩大了淬火介质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不同的冷却速度,从而得到不同性能的优质钢.灌钢法是我国古代炼钢技术上的卓越成就.它的发明和推广,对于增加钢的产量,改善兵器、农具和手工工具的质量,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隋唐时期,这种方法受到了冶炼家的垂青;而到宋朝,则流行于全国,并有所创新和完善,成为当时的主要炼钢方法.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除了记有当时的冶炼方法外,还首次提到"灌钢"一词.他说: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封泥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这话的意思是说: 社会上所说的炼钢,就是在炼钢炉中,把熟铁屈绕成盘,并将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间,然后用泥把炼钢炉密封起来烧炼.待炼成后取出来锻打.用这种方法炼出来的钢,就称为团钢,也叫灌钢.时至明代,这种灌钢的冶炼技术又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他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的灌钢工艺.他说: "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尖紧,生铁安置其上,又用破草履盖其上,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鞴(bèi),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

宋应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炼钢的方法,是先把熟铁打成像手指头那样宽,一寸半左右长的薄片,然后用熟铁片束包扎紧,再将生铁放在扎紧的熟铁片上面.随后,盖上破草鞋(要用沾有泥土的,这样才不致于立即被烧毁),另外,在铁片底下还要涂上泥浆.当这一切都做完之后,把它放进洪炉里,用劲鼓风,达到需要的温度时,生铁便先熔化成铁液,渗淋到下面的熟铁中,两者便互相融合了.这时,就可取出锤打.经过再炼再锤,反复多次,才行.这样锤炼出来的钢,俗称团钢,也叫灌钢。

我们不难发现,明代灌钢的冶炼方法已跟宋代大不相同: 人们不再用泥封炉,而改用涂泥的草鞋遮盖;不把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而把生铁片覆盖在捆紧的熟铁片上.这两种方法的改进是具有很大进步性的.正如杨宽先生在《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一书中所分析的那样: "他们不用泥封而用涂泥草鞋来遮盖,一方面是使炼钢炉依然能够从空气中得到氧,使生铁在还原气氛下熔化;一方面是使大部分火焰反射人炉内,以提高冶炼温度.他们把熟铁打成薄片后夹紧捆住,无非使生铁的铁液能够准到若干熟铁薄片的夹缝中,增加生铁和熟铁的接触面,使熟铁易于吸收生铁的铁液,能够使碳分均匀地渗入."

明代,除了宋应星所记述的这一改进的灌钢技术外,还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灌钢冶炼方法,这就是"苏钢"冶炼法."苏钢"是灌钢发展的高级阶段,灌钢的优点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相传,"苏钢"是由江苏人发明的,所以称为"苏钢".它的冶炼方法,明朝的唐顺之,在他所著的《武编·前编·铁》中有简略的记载,他说: "以生铁与熟铁并铸,待其极熟,生铁欲流,则以生铁于熟铁上,擦而入之." 也就是说,把生铁与熟铁放在一块冶炼,等到生铁熔化,铁汁欲流时,则将生铁水擦入熟铁中,灌钢就炼成了。

"苏铁"冶炼法创造出来以后,曾在明末、清代盛行一时,直到近现代,还有冶炼家用这种方法炼钢,但方法又大大地进了一步.它的具体操作要点是:

炼钢时,先把没有经过锻打的熟铁(料铁)放到炉内,鼓风加热.两分钟后,用火钳钳住生铁的一端斜放在炉口内,继续鼓风,使炉内温度不断升高.当炉温升到1300℃左右的时候,斜搁在炉口内的生铁的一端开始熔化,开始不断地滴铁水,这时,炼钢工人便用大铁钳钳住生铁在炉外的一端,左右移动,使铁水均匀地淋到熟铁上.同时,不停地翻动熟铁,使熟铁各部分都能均匀地吸收铁水.淋完两次后,便把熟铁夹到铁砧上锻打.去除杂质,就得到了需要的钢坯,俗称"钢团"。

以上我们介绍了"灌钢"的不同操作工艺,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正是由于他们的发明创造,使我国古代的炼钢技术自立于世界之林,为我们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下页:我国第一口井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