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内庭穴
(Nèi tíng xué)(《灵枢·本输》)
〖类属〗足阳明胃经第四十四穴(ST44 )。本经五腧穴之荥穴{荥(水)}。
〖位置〗位于足背部,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当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分出的趾背神经分歧处。
〖取穴方法〗仰卧或正坐位,在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
〖注意事项〗本穴一般不炙。
〖作用〗清肠调胃,清热利窍,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肠痈、胃痛、消化不良、齿痛、龈肿、鼻衄、喉痹、面肿、目痛、耳鸣、瘾疹、小便出血、发热、恶寒、疟不能食、肠疝、口喎(嘴歪,口眼歪斜)、口噤、四肢厥逆、胫痛不可屈伸、足背肿痛、癔病。
〖配伍应用〗
小腹胀满痛:配阴交穴、气海穴、三里穴、太白穴、大敦穴、中封穴(《针灸逢源》)。
泄泻:配三里穴、天枢穴(《增订太乙神针备急灸方合编》)。
大便不利;配风府穴、中脘穴、大横穴、期门穴、气海穴、脾俞穴、胃俞穴、大肠俞穴、小肠俞穴、内关穴、公孙穴(《儿科针灸治疗经验》)。
腹中肠痛,下痢不已:配列缺穴、天枢穴、照海穴(《针灸大全》)。
肠痈:配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大肠俞穴、大陵穴、阑尾穴、曲池穴、外关穴(《针灸学简编》)。
胃痛,胃中郁热:配中脘穴、上脘穴、下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天枢穴、气海穴(《常见疾病针灸治疗便览》)。
胃呆不食:配公孙穴、厉兑穴、中脘穴、章门穴((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
牙痛:配合谷穴、浮白穴、阳白穴、三间穴(《针灸聚英》)。
口噤:配颊车穴、支沟穴、外关穴、列缺穴、厉兑穴(《神应经》)。
胫痛不可屈伸:配环跳穴(《备急千金要方》)。
〖附录〗
(1)穴名释义:内,入也;庭,指门庭。穴在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趾缝如门,喻穴在纳入门庭之处,故名内庭。
(2)现代应用: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牙痛、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百日咳、乳腺炎、齿龈炎、间歇热、肠伤寒、小肠疝气、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面神经麻痹。
〖免责忠告:本站发布的穴位图解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中医师。〗
|